新安画派画家的艺术创新精神源自他们举出了“敢言天地是吾师”的艺术大旗,他们走出书斋,贴近自然,触景生情,以物写我,完全有别于当时的“四王”只在书斋里“垒山头”,作品完全机械化、程式化。所以,新安画派画家的作品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更是有感而发...
如果把三个时期的版画放在一起考察,则会清楚看出徽派版画的外在特征是地域性和表现手法,这些都可以因时代而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唯独凝聚这个文化带的枢纽依然是民族文化精神,失去它,也就失去了徽派版画的发展支点。
王式廓的《血衣》也是一件重量级作品。从所见资料来看,王式廓从1950年开始构思,到1973年5月23日去世前还在为这件作品搜集形象与色彩素材,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是一件在新中国美术创作史上历时最长而终未实现画家本来愿望的作品。该创作原计划以油...
2022年是全球艺术展览全面复苏的一年,老牌的年度盛事比如威尼斯双年展,五年一届的卡塞尔文献展都在今年上半年开幕。疫情三年,艺术圈涌现了一大波新面孔,紧跟时事的气候议题、科技与艺术等话题,也独享着高光时刻,越来越多美术馆也愿意重新发掘女性艺...
苏富比公布2022年度强劲业绩,在公司持续创新、多场精彩的艺术及奢侈品殿堂级拍卖、三场总额达1亿美元的单一藏家拍卖专场、积极拓展全球客户群,及成功将RM Sotheby’s及Sotheby’s Concierge Auctions合并至主业...
图片不久前,黄永玉先生创作了一幅名为《源远流长》的巨幅画作。动笔这一年,黄永玉先生99岁;同样是这一年,荣宝斋也迎来了属于它的350周年纪念日。这幅佳作,正是黄永玉先生为荣宝斋而作。图片名称:《源远流长》尺寸:144cm364cm释文:贺荣...
1969年,潘天寿在最后一首诗中写道:“入世悔愁浅,逃名痛未遐。万峰最深处,饮水有生涯。”潘天寿为诗为画,高风峻骨,不禁让人想起花草蔓生的小龙湫下一角,在僻远天地中,“蕴含着一种尊严和质朴,一份自由与生机。”
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是,乡村空间和艺术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是一种附加式的被动内容充填关系,还是二者有着更为本质的深度关联?
赵元任先生的日记是他一生的真实记录与写照。日记不仅记录了他人生的轨迹,而且还从多方面反映出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历程,以及东西方学术世界的交融。从赵元任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到他驰骋于中美学界几十年的独特生涯和心路历程,《赵元任日记》都为我们...
本次展出的旅琼文艺家书画作品涵盖书法、国画、油画、雕塑等多种体裁。其中既有申万胜、尼玛泽仁、裘缉木、马国强、毕政、李昂、王昌楷、李涵、程连仲、高华中、王隽珠、刘克银、胡秋萍、谭全昌、庸非、徐晓丽、瞿忠谋、方书华、苏鸿升、康雷、范文才、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