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王东声:艺术是心灵与世界的深度对话

图文/王东声王东声,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从事艺术创作、教学和视觉文化研究,近年多关注水墨艺术、书画印比较、陶瓷印艺术及艺术观念研究。      学书法或国画,临摹都是基础。对艺术家来说,没有这些基础,就缺失了对“理”的认识、把握与判断。但是,单有“理”的概念,还不可能成为艺术家。从艺术史与艺术史观来看,只有对“理”把握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与创造性的工作紧密相连。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艺术都拥有一个完整而独特的...

王东声,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从事艺术创作、教学和视觉文化研究,近年多关注水墨艺术、书画印比较、陶瓷印艺术及艺术观念研究。
查看更多+
本文以断语的形式探讨了清代以来篆书与篆刻艺术的演变,重点分析邓石如、吴昌硕、黄士陵等艺术家的风格与创新。如邓石如通过融合篆隶,打破传统“二李”模式,开创新的篆书风格。吴昌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继承并推动“以书入印”印学理念。黄士陵则广泛汲取金石文字,形成雅致清秀的风格。同时比较吴昌硕与齐白石的篆刻风...
查看更多+
2025-07-16

李刚田 | 近代诸家印人比较断语

文/李刚田摘要:本文以断语的形式探讨了清代以来篆书与篆刻艺术的演变,重点分析邓石如、吴昌硕、黄士陵等艺术家的风格与创新。如邓石如通过融合篆隶,打破传统“二李”模式,开创新的篆书风格。吴昌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继承并推动“以书入印”印学理念。黄士陵则广泛汲取金石文字,形成雅致清秀的风格。同时比较吴昌硕与齐白石的篆刻风格,指出齐白石更注重形式与气势,吴昌硕追求内蕴与古典韵味。总体而言,清代以来篆书与篆刻艺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形成多样化艺术风格。逐渐将文人理念主导下的...

2025-07-15

徐利明 | 深切怀念恩师田原先生

图/孙连生 文/徐利明 今夏,田原先生以九十高龄在深圳仙逝。得此信息,我的头脑中浮现出他老人家生活在南京时精力充沛、才思敏捷、激情洋溢地投入艺术创作的生动画面,和他谈天说地、幽默诙谐、与人热情交谈的景象。一幕幕,就像过电影似地,回忆的思绪,不觉进入由他的真诚、才华与激情交织成的那种具有独特感染力的强大气场中,深深地被感动! 田原先生本姓潘,名有炜,“田原”为其笔名,后以之行,本名遂不为人知。中年后常以“饭牛”为笔名发表诗文书画作品,以致有许多读者知有“饭牛”其人,而不知有“田...

今夏,田原先生以九十高龄在深圳仙逝。得此信息,我的头脑中浮现出他老人家生活在南京时精力充沛、才思敏捷、激情洋溢地投入艺术创作的生动画面,和他谈天说地、幽默诙谐、与人热情交谈的景象。一幕幕,就像过电影似地,回忆的思绪,不觉进入由他的真诚、才华与激情交织成的那种具有独特感染力的强大气场中,深深地被感动!
查看更多+
田原先生祖籍江苏溧水,1925年1月28日出生于上海。1949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哨剧团、溧水县文化馆、苏南日报社、新华日报社工作。1980年调入江苏省文联书法家协会,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第一届驻会秘书长,1992年正式离休。2014年7月19日因病逝世。
查看更多+
2025-07-15

孙连生 | 追忆“五台山下斗室”

图 文/孙连生田原先生(1925年-2014年)      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183号,一个大门朝广州路而背靠五台山的一院四栋十六个门户的院落,是当时《新华日报》社职工宿舍之一。这个院落里的四栋楼房,是典型的民国建筑群。整个院落虽然年代久远,却尽显洋派高贵。住在这个院落的住户大多属于当时新华日报社的领导层、知识层。之后已不完全是《新华日报》社职工,也有调动的、调整的、跨系统的。       田原先生家住的是大院西头临街的一楼1...

2025-07-07

金属之舞 蟠条生韵——王巧春蟠条印浅读

文/庞跟泽 印/王巧春王巧春,别署农人,斋号三余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先进个人南京印社社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员       蟠条印盛于隋唐,他也是中国古代官印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的官印制度发生了系统性变革,主要体现在形制、工艺和使用方式等多个方面。蟠条印的工艺打破了古代金属印章非铸即凿的惯例,采用焊接之法。(即先设计印稿,制作印坯,再据印文形状盘曲铜条,经焊接、打磨等等工序)这种变革为后世篆刻艺术的发展开...

蟠条印盛于隋唐,他也是中国古代官印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的官印制度发生了系统性变革,主要体现在形制、工艺和使用方式等多个方面。蟠条印的工艺打破了古时金属印章,非铸即凿的惯例,他采用焊接之法,(即先设计印稿,制作印坯,再据印文形状盘曲铜条,经焊接、打磨等等工序)这种变革为后世篆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蟠条印的兴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