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寿田在中国近代书法理论的发展进程中,清代碑学已全面凸现出书法的近代意义,这不仅表现在理论的体系化建构方面,也表现在书法理论的人本主义倾向方面——碑学全面挣脱了古典书法儒道释的文化羁绊,而以张扬天才、人性为主导倾向,树立起近代意义的艺术精神基准。碑学产生的契机,源于十九世纪末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的整体文化背景,由此,从艺术精神的泛化来说,碑学的共时性意义要远远大于历时性意义,我们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将碑学视作中国书学由古典形态向近代形态转换的标志。事实上,由于至今我们对碑学的认识仍存在观念上的...
文/何振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民间美术热潮并非偶然,而是中国文艺界长久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初期以来对于广泛的“民间”领域的“美术”事项的关注,已来到了一个能够将相关探索推向历史新阶段所发展形成的具有学术色彩的集中体现。该热潮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凸显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在1983年7月16至26日联合举办的首届“民间美术学术研讨会”。该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共70余名代表参加,与会者所探讨的与 “民间美术”相关的诸多议题当中最为突出的关键之一是有关该...
文/王镛书法艺术也要与时俱进。每个时代都产生新的艺术观念,流行新的艺术思潮,于是也就形成了新的时代风貌,于是今天的我们才拥有了生生不息的、气象万千的、博大精深的书法传统。走向多元,是书法审美格局在当代发展的趋向。多元必须以创作自由为前提,以审美观念与形式风格的多样性为条件。而且首先要尊重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尊重艺术家的个性,并保障作者进行各种艺术探索的基本权利。大凡起初被讥为“流行”的事物,那一定是被抱有旧观念的人所看不惯的,而且必然具有开拓创新的性质。同时,以书法而言,作者在创作中的艺术表现能得...
受访人/吕品晶 采访人/刘鹏飞 改造后的雨补鲁村鸟瞰(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导言:吕品晶教授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吕品晶教授长期投身我国乡村建筑规划与乡村振兴的探索。多年来,吕品晶教授秉持着对乡村的人文关怀,对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责任担当,潜心投身到中国偏远乡村,面对乡村集体意识上的涣散、乡村秩序的失序、传统工艺的荒废等问题,通过村庄空间的重新梳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非遗文化修复和发展,对村民的共同体意识建立起到了修复作用,有效赓续与重构了乡村文脉。尤其值得一...
文/苏南 张尔宾画瓷新年刚刚来到,我便在张尔宾的家中看见了他的新品——瓷瓶。这时的我恍然大悟,难怪他忽然打电话来叫我,意思是想让我长长见识,一饱眼福。他说:“这是我画的瓷瓶。”言语中透露出一份新鲜。以往张尔宾是不屑于此道的,只醉心于纸上功夫。画家纸上作画的那份自信犹如庖丁,游刃有余。当宣纸换成了瓷瓶,平面转向了立体,水墨变成了釉料,对画家而言无疑是进入了另一种创作状态。画家画瓷是一种感觉,瓷胚烧制又是一种感觉。越来越多的画家参与陶瓷绘画,说明其乐趣所在。瓷画作品和书画作品相比,有人工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