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美术馆 | 为人民造像!徐悲鸿笔下的劳动人民 35幅经典作品亮相

时间:2023-03-29 17:43:58 编辑:晓钟
分享至

文/渝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徐悲鸿是中国20世纪的艺术先驱,人民是他的艺术创作中始终围绕的重要题材。

2023年3月23日,“为人民造像——徐悲鸿笔下的劳动人民展览”在徐悲鸿美术馆开幕,于3月24日正式免费对公众开放,展览展出徐悲鸿“为人民造像”的油画、国画、素描作品共35幅,其中包括《渔夫》《洗衣》《慰劳》《肖像系列》等经典作品。

从“汲登百丈路迢迢”的巴人,到“临清流而洗衣”的勤劳妇女,从在各条战线上做出重要贡献的英雄,到1951年导沭整沂工程中的劳动模范。展览全面梳理了徐悲鸿反映人民生活、弘扬民族精神的艺术创作。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617.jpg

“为人民造像——徐悲鸿笔下的劳动人民展览”开幕式现场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639.jpg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  徐庆平先生致辞


在开幕式上,徐悲鸿之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先生在致辞中回忆与父亲母亲在盘溪的那段艰难又难以忘怀的岁月,生活细节着实令现场观众感动。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644.jpg

徐悲鸿纪念馆副研究馆员 徐骥致辞


徐悲鸿纪念馆副研究员徐骥表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根本力量,文艺创作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抒写人民、歌颂人民。

重庆市江北区区委书记滕宏伟致辞,表达了江北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12345”总体工作思路,聚焦担稳担好“两幅担子”,组织策划“为人民造像”—徐悲鸿笔下的劳动人民主题作品展。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650.jpg

徐悲鸿纪念馆向江北区捐赠了廖静文与徐庆平的书法作品


本次展览是江北区推进建设徐悲鸿艺术街区的重头戏之一。近年来,江北区围绕让优质公共服务、民生供给触手可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和运用徐悲鸿IP,整合市级文保单位石家花园,徐悲鸿旧居暨周边老旧小区,高标准建设徐悲鸿艺术街区,擦亮重庆人文艺术新名片,预计街区将于今年底逐步开放,街区建成后将不断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新重庆注入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659.jpg

五大院校分别向徐悲鸿艺术街区授牌校外青训基地


为进一步加快徐悲鸿艺术街区建设,向街区注入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在开幕式上,江北区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等五大国内知名艺术院校正式开启徐悲鸿艺术街区联合共建,五大院校分别向徐悲鸿艺术街区授牌校外青训基地。

展览由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员会、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主办;江北区文化旅游委、徐悲鸿美术馆·重庆、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承办;徐悲鸿纪念馆、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大学美育教育中心协办。开幕式由江北区区长陶世祥主持。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705.jpg

徐悲鸿 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献辞 1950年 33x94 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在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时写下了“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献辞”,文中阐述了他对于艺术创作方向和创作动机的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放在今日仍然具有高屋建瓴般的指导意义。

1949年11月,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定名,徐悲鸿当选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0年4月1日,在王府井校尉胡同5号校址,中央美术学院举行了成立典礼。这是徐悲鸿为典礼亲笔所书的成立献词。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709.jpg

徐悲鸿 为人民服务 20世纪50年代 119x59厘米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款识 悲鸿 朱文方印 徐悲鸿


徐悲鸿自从学成归国一直将目光放眼现实中国,不再做一个书斋文人画家,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深感大众疾苦,创作了一系列以平民百姓为主题的代表画作,成为他艺术的一大特色,也是他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爱国画家的精神再现。他主张“师造化、造大奇”,在坚持自己创作方向的同时,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家,他将自己的能量最大化,四处开枝散叶,下自成蹊,将自己的艺术理念贯彻到艺术教学中,为中国近代美术的繁荣储备了人才,奠定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715_副本.jpg

徐悲鸿 《慰劳》 1949-1950年 55x79厘米 木板油彩 徐悲鸿纪念馆藏


为歌颂劳动者,赞美最纯真的人性品质,徐悲鸿在创作上花费大量心血,曾创作数幅人物画巨作,现在看来这些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

这幅油画表现的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场景,百姓杀猪宰牛慰劳解放军战士,相信这是徐悲鸿在听到无数动人的军民抗战故事后深有感触,策划的一幅巨制的油画稿,虽是小稿画中人物表现亦是充分完整,画中男女老幼欢欣鼓舞,如同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战士,正是我党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体现,这些画作很好的成为时代的印记,成为那个时代特有的富含精神动力的文艺作品,徐悲鸿大师是以人民为创作中心的典范。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721.jpg

徐悲鸿《巴人汲水图》 宣纸 300x63cm  1938年 (非此次展览展出作品)


1937年至1942年,是徐悲鸿艺术生涯中重要的5年,他倡导画家以表达现实生活为主,并身体力行,拿起如椽巨笔,绘制了许多杰作,《巴人汲水图》就是其中之一。

《巴人汲水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

《巴人汲水图》在构图上匠心独运,整幅画面高300厘米,宽62厘米,看似细高构图破为奇特,但悬挂起来,确与嘉陵江的百丈悬崖相一致,凸显出场景的显陡峭与惊险。徐悲鸿以概括的手法,将巴人传统汲水的宏大场面,分解为舀水、让路、登高前行3个段落,精心绘制了多幅草稿,描绘了男女老幼不同动作的7个人物。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729.jpg

徐悲鸿, 巴人汲水画稿,1937年,36x25cm,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画面最下方的男子,穿一条黑色短裤,匍匐着前身,从湍急的嘉陵江水中,迅捷而熟练的舀水。旁边一衣着褴缕的赤足妇女,正把舀满的水桶,吃力地提到岸边。在中景上一赤臂裸腿的男子,弓着身体,肩负着重担,努力地攀登着陡立而漫漫的石梯。与他呼应的是一位身穿长衫,把前摆挽在腰间,肩挑空担的青年男子,身体微侧站立在路边的一块石上,凝视着吃力攀登的挑夫。图画的上方,绘制了3位已攀至江岸顶端的挑夫,他们爬完了艰险的陡梯,开始迈开大步急行。

画面三个段落间由江岸的岩石和层层的石阶丛丛竹叶连结,以色与墨染出江岸,再以墨线勾勒,描绘出整齐排列的层层岩石阶梯,阶梯之字形排开,画面错落有致。

画上题诗:“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充满了徐悲鸿对劳动人民的钦敬与同情。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734.jpg

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1951年 150×250cm 纸本设色 私人机构收藏


《九州无事乐耕耘》是徐悲鸿于建国后创作的一幅表现农耕题材的作品,画面用西画中焦点透视的原则,画面中牛与三个人依次渐远渐小,远景仅以数笔松散的淡墨表现,画面右侧是一棵树干粗壮的柳树局部。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739.jpg

徐悲鸿 洗衣 1938年 60x52厘米 纸本设色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分毫毕现,他既热爱生活也能发现生活的美,比如这些劳动者的身影,寥寥几笔辅以淡墨托出,一幅自然生动的田园画卷如清澈溪水涓涓流出,徐悲鸿眼中认为这种面对生活乐观和豁达的心境,与天地为善,与自然和谐相处,对比赋诗弄墨更为雅致和超然。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744.jpg

徐悲鸿 渔夫 1926年 91x57厘米 纸本设色 徐悲鸿纪念馆藏


1926年春,徐悲鸿在上海展出历年所作,引起文化界极大关注,此幅作品也参加了这次展出,画面呈现出一幅收获的喜悦场景,作品运用中国传统的线条勾勒法造型,老翁和少年在动态和皮肤上描写细腻,形成和谐的对比。徐悲鸿用刚劲的转折表现老者的衣纹,而以流利的线条表现少年的衣纹,用平行的短线条表现老人的骨骼和凸起的皱纹,以较柔和的线条表现出少年肌肤,并且对他们的手的关节和纹路都交待得十分具体。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750.jpg

徐悲鸿 背柴 1947年 82x60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这幅人物画表现的是当时川渝地区很具有代表性的服饰风格,当地特有的巨大黄桷树。更有趣的是这幅画为三人所作,很可能是徐悲鸿命题用作教学示范的作品,题款中他的学生写到:悲鸿师画人,吴蕴瑞画牛,白云画了树,三人合作完成了一幅具有很强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川渝风情画。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756.jpg

徐悲鸿 桄榔树 1935年 135x34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这幅画叫《桄榔树》,桄榔树是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树种,当地人为了讨生活,出海下南洋,一去几年杳无音讯,留守的妇人为了不让自己的老公在外面花心,抛弃妻子一去不回,取这树的谐音,桄榔树也叫“管郎树”,逢年节祭拜,将腰带系在树身,希望能够管住自己的郎君。看似荒诞的行为,实则是那个年代的人民生活艰辛的真实写照。

1950年前后,徐悲鸿邀请了多位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到中央美院,全体师生为英模画像、塑像。徐悲鸿也投入大量的时间创作了多幅素描和油画。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802.jpg

徐悲鸿, 邰喜德像,1950年 88x63cm,布面油彩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807.jpg

徐悲鸿,  李长林像, 1950年,59x43cm,布面油彩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812.jpg

徐悲鸿,郭俊卿像,1950年 74x45cm,布面油彩,徐悲鸿纪念馆藏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817.jpg

徐悲鸿,水利工程师张瑨像,1951年,28x41cm,纸本炭笔,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以身作则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以人民为创作主题、创作对象,这一艺术理念也在他的为人作艺和教书育人中不断传承和发展,他的学生后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也追随先生,走上了为人民创作,为劳苦大众发声,歌颂奉献开拓精神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现场展出了孙多慈、冯法祀、黄养辉等徐悲鸿弟子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821.jpg

孙多慈,打石子的女工,1937年,114x85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827.jpg

冯法祀,开山 ,1944年,278x203cm,布面油画 ,中央美院美术馆收藏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832.jpg

黄养辉《贵州隧道工程》


微信图片_20230329174836.jpg

齐振杞,市井人物,45x40cm,徐悲鸿纪念馆藏



- END -



——来源 | 雅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