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你能想象所有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

时间:2023-01-14 12:43:49 编辑:苏南
分享至

文/林森


距离春节刚刚好还有一周,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在回家的路途上。11年前,也是春节前夕,祖籍江苏的梅国云身在海南,思乡情切,又想起千千万万人奔走在回乡路上,灵光一闪,“回家”两个字,竟然以特别鲜活、画一般的形态出现在他脑海。他赶紧铺纸拈笔,“画”下“回家”二字。“回”字化作了一辆摩托车的形象,观之令人想起春运时千千万万、车轮滚滚的回家人流。而“家”字则像一个老人在家门口翘首盼望游子归来。


书讯 | 你能想象所有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图1)


以此为契机,梅国云开始了以“字相”——也被人称为“笔外意象”——为名的实验:以汉字字形为基础,借助于中国的笔墨艺术,通过恢复和变形汉字,将书法、绘画、诗歌、哲学等融一体,试图连接传统与先锋,展现汉字蕴含的当下性质和字相性质。


然而我们不免会发出疑问:这还是书法作品吗?创作“字相”的材质与传统书法没有两样,但在创作时作者完全听从心的意向,给每一枚汉字赋予灵魂与生命。


本月,我们出版了梅国云独创艺术作品集《字相》文创礼盒,礼盒中含:


《字相》1本

高仿真画卷 36张

“双福”(带框)字画 1幅

“双福”铜印章 1枚

青花瓷印泥 1盒


以书法模式为基本要素,以绘画模式留白布局,以文章的模式作为其表达的主要手法,用传统书法体现现代精神,体现现代人心中的喜怒哀乐。今日与你分享一篇对梅国云先生“字相”的评论,借墨还魂,让传统文化不断焕发着活力。


书讯 | 你能想象所有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图2)



借墨还魂——梅国云“笔外意象”浅论


文 | 林森


梅国云自创的“笔外意象”是入世的——即使他用的“笔外意象”方式创作了很多与禅佛相关的作品——他总是愿意把自己的思考融入到作品当中,试图影响世道人心。梅国云多次笑言“笔外意象”诞生有偶然性,纯粹是玩出来的东西,是自媒体、移动互联网这些时代的波浪,把他的作品推广、扩散开来。“笔墨意象”开始在微博上产生影响的时候,作为一个近距离的观察者,我隐约意识到他对笔墨的独特理解、运用和阐释,或许会对“笔墨”这种中国的独有的艺术产生辐射性的影响。“笔外意象”诞生两周年后,借助互联网,观看到他作品的,已经一千八百多万人次,这是一个在以前完全没法想象的场景——你能想象所有的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


自媒体、互联网让不敢想象的变成可能。所谓的技术变革,其实就是想象实现的过程。而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第一个,也是最严峻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坚守传统还是做出变革?“坚守”往往会变成腐朽和保守,“变革”又往往是丢魂和失根,任何的文化在此时,都很容易陷入彷徨。书法当然也如此,在工业社会以前,毛笔和墨水,更多的是作为实用意义上的书写工具,审美意义当然也有,但并没有那么凸显。钢笔、铅笔、圆珠笔的出现,当然对笔墨是一种冲击;再后来,电脑和手机的键盘出现了,用笔写字的越来越少;再接着,触摸屏让键盘消失了;眼下,智能语音系统已经出现;未来,诞生某种捕捉我们脑电波,让其立即转化为文字的仪器要出现也并非不可能……这种种的发展,让笔墨的实用性大大丢失,如果其审美意义也失去,它终将成为被抛弃的历史垃圾。


书讯 | 你能想象所有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图3)

“双福”字画


在这种逼迫到眼前的发展面前,若是仅仅把视野局限于临碑、临帖、临前人的范围内,所有的一笔一划都要讲究有出处,书法艺术不会太有前途。字写得好坏是一回事,但作为笔墨艺术,若只沦为小圈子内几个人的赞赏和哀叹,并不能挽救其式微的命运。所有有生命力的东西,都会在关键节点上,借前人之力、说今日之事、传后世之心。书法艺术自有其内在审美标准,但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人不愿意花大时间去理解、领会这种审美,书法要向前发展,除了扩大胸怀,容纳更多的时代信息,别无他法。


梅国云的“笔外意象”,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笔外意象”是诞生在十年、二十年前,其影响力会由于传播渠道的落后、狭窄、单一而小得多,而书写者可能因为得到的认同不够,在“圈内同行”笑话不务正业的的眼神中,早已失去了书写动力。梅国云把个人所有的信息资源和思想经验,把多年来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对佛学经典的研读领悟、对世事人心的洞察反省都引入其笔墨艺术,并借助现代传媒,让其产生了令人惊叹的影响力。梅国云毫不讳言,他不断书写、思考“笔外意象”最大的动力,来自从未曾谋面的那些网友,来自他们的围观、点赞和回应。


书讯 | 你能想象所有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图4)


梅国云运用其独创的笔墨艺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一批知心人,这些人也让他越来越有信心,把本来只有一个轮廓的“笔外意象”越探越细,成为体系性的笔墨新艺术。


梅国云曾多次强调,他的“笔外意象”作品,不是传统的书法艺术。这不是他在面对强大的书法传统时的自卑,更不是他对传统的轻视——事实上他少时习字,其传统书法的根基从他的一些随意笔触中就能见识一斑。他强调其为新的、个人化的艺术门类,一是强调其与传统书法艺术的巨大不同;二是避免陷入传统书法强大的吸附力,绑手绑脚,难以施展想象;三是避免产生和某些“固守传统者”的口舌之争。进入梅国云“笔外意象”作品的内部进行观察,就会发现,他自己也一直处于一个不断演化、向前的过程。


书讯 | 你能想象所有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图5)

“双福”铜印章


最早的“笔外意象”作品,他更多是通过象形的手法,把文字所内藏的意象展露出来。比如说他笔下的“柳”字所呈现的飘如柳絮,让人神思飞扬。而“望月”这两个字,“月”高悬半空,底下的“望”则宛如盘坐的人拉着二胡,其声切切,又如手举酒杯独饮,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境,充溢其间,满满都是中国的古典情怀。这一阶段的作品,可以称为“意象”。


第二个阶段,他不再局限于某个字,而是在一幅完整的诗词作品当中,以一种整体性的画面,展现诗词的意境。比如说他曾将杜牧诗《山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创作。这幅作品里,每个字都化为人与物,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意服务,达成了某种诗画一体的境界。这一阶段的作品,可以称为“意境”。


而近来的一些作品,他则试图摆脱文字笔画的束缚,在文字原有的结构上进行加工,让文字在笔墨飞扬中,突破文字结构、笔画的限制,呈现出让人恍然大悟的画面。比如说他书写的“福”字,是一个“人”站中间的“双福”。古人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用一个突破了文字结构的“双福”,寄托了深沉、真挚的情怀。而他书写的“寿”字,最后一笔无限延长,突破到宣纸之外,突破到笔墨所不及之处,“寿”之长的深刻祝愿,也就饱含其中。“福”与“寿”在传统书法当中有着诸多的经典表现,要如何突破前人,是很难的,梅国云用自己巧而深的思索,写出了新意。他的这类作品,可以称为“意蕴”。


书讯 | 你能想象所有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图6)


或许,他还得不断摸索,抵达“意之外”的新阶段,那个阶段的作品会怎么样,每个他的粉丝,其实都在期待。


“意之外”或许是梅国云一辈子更长远的追求,但现今他已经有机会走到“笔墨之外”,让其作品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此前他的作品,产生的都是横向的影响,是对当前的影响、是讲究粉丝量的影响;而现在,他将有机会让其作品在纵向这个时间轴上产生绵延、润物无声的影响。


书讯 | 你能想象所有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图7)


现在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已经把他的“笔外意象”作品烧在陶瓷之上。在以往,建筑陶瓷博物馆都是把古人的经典书法作品作为烧制对象,梅国云是其第一个合作的当代书画家。达成这一合作,原因并非是由于梅国云作品中含有多深厚的艺术价值,而是梅国云作品中含有最耐人寻味的“说头”。面对一幅经典作品,普通人往往是哑口无言的,不知从何切入;而面对梅国云的“笔外意象”,任何一个懂得汉字的人,都能从中体会到某种值得说的东西,都有要表达、诉说的欲望,而且每个人表达的也不尽相同。烧成装饰陶瓷后,这些作品将作为装修材料进入普通人的家庭,那些难以看到原作的人,可以借助这种新品种的“笔外意象”,了解笔墨的多彩世界。在海南这种潮湿之地,若是一幅原作,可能难以抵挡海风和时间的侵蚀,陶瓷的耐用性,让其有了更广的传播面。


“笔外意象”作品最大的包容性,就是借助笔墨来完成对美的“还魂”。而现在,美的外延在不断扩散,笔墨作品和陶瓷达成了某种跨界和联姻,让各自都找到了向前的生命力。


书讯 | 你能想象所有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图8)

高仿真画卷


“笔外意象”当然不会止步于此,它肯定还会和雕塑、雕刻、装置艺术等等,进行更大胆的跨界合作——对于传统的书法,步子当然不能迈太大,而梅国云把“笔外意象”当作个人化的新艺术,不妨多做一些尝试,也算在海南这个特区,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摸索摸索,即使有一天被证实为失败,也自有他先行者的意义。我甚至想,若是梅国云用自己的“笔外意象”和某个手机桌面设计者合作,设计出一套“笔外意象”风格的苹果、安卓系统主题,那将是多么有意思的碰撞。当然,既然是“借墨还魂”,其中心永远是“笔墨”,是这种一代代中国人寄托情感的艺术形式。梅国云所有的奇思妙想,都得通过笔墨来完成,对梅国云的期待,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与发扬的期待。我们当然希望,有一天真正能见到“魂兮,归来”的盛景。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字相》礼盒

书讯 | 你能想象所有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图9)


书讯 | 你能想象所有北京人涌进一家展览馆去看一个书法家的展览吗?(图10)


简介:“字相”借助于中国的笔墨艺术,通过恢复和变形汉字,使语言文字本身成为审美对象,或闪耀着诗性或富有理趣,或诙谐幽默或意韵无穷,既有游戏精神又不失文质彬彬。字相艺术是梅国云独创的充满着神奇想象、社会关怀的笔墨艺术,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重大突破。字相艺术自诞生以来,受到无数网民关注,一年内的网上阅读量近2000万人次,同时被数十家媒体报道,梅国云字相艺术微博粉丝人数达160万。



——来源 | 新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