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

时间:2022-09-21 17:26:29 编辑:根泽
分享至

文/金石


封泥最早发现于清道光二年(1822)的四川,《封泥考略》印行于清光绪甲辰(1904),在此期间,四川、山东、陕西等地均出土了大量的封泥,大部分被私人收藏家购藏。吴式芬、陈介祺是收藏封泥数量较大的两家。据陈介祺《光绪五年(1879)己卯九月十九日致吴大澂书》“附上封泥拓全分五百余纸,新得古匋拓数百纸”和《光绪六年(1880)庚辰七月廿日致吴云书》“封泥于齐鲁间亦得一二,皆共吾兄赏之。唯陈州守小倩吴仲饴家藏五百余,仅见目考,未获拓本”(吴仲饴,即吴重熹,1838—1918,字仲怿,吴式芬之子,陈介祺之婿。故陈介祺称其为“小倩”),可知到光绪六年时,吴、陈两家收藏的封泥量在1000枚以上。正是在藏量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吴式芬(逝后由吴重熹操办)与陈介祺对自藏封泥进行了筛选,并对印文进行了考证,辑成《封泥考略》十卷。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1)

此书刊印时间距今不久,存世数量较多。为了既尽可能保持原书面貌,又便于读者阅读,《封泥考略:点校本》采用原大影印,句读加于原书,于卷末出校记的形式。点校中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所藏石印本为底本。此本卷一扉页、其余各卷目录首页钤有“公安廖氏竹林斋藏书”印。“公安廖氏”即廖奂亭[1884—1954,武汉出版社1998年版《荆楚诗词大观(续集)》称其生于1886年],湖北公安人,“竹林斋”为其斋室名。据2022年第四期《新世纪图书馆》所载陈松林所撰《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藏汉籍来源与文献价值考述》一文,此本《封泥考略》为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从廖奂亭次子廖仲周处购得。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2)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3)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4)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5)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6)

点校中以“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进行核校,参以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光绪年间稿本。并对《封泥考略》中所引各书亦进行了核对,如《史记》采用了宋乾道七年蔡梦弼东塾刻本、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宋淳熙三年张杅桐川郡斋刻八年耿秉重修本、“百衲本”、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等版本,《汉书》采用了宋庆元元年建安刘元起刻本、宋嘉定十七年白鹭洲书院刻本、宋蔡琪家塾刻本、北宋刻递修本、“百衲本”、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本等,《后汉书》采用了北宋刻递修本、宋白鹭洲书院刻本、宋绍兴江南东路转运司刻宋元递修本、宋建安黄善夫刻本、“百衲本”、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本等。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7)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8)

我国的印章具有悠久的历史,除了艺术性以外,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官制、文字以及历史地理有着重要的价值。除了遗存下来的印章实物以外,清晚期发现的封泥是对实物印章不可或缺的补充,具有与其对等的价值。

吴式芬(1796—1856),字子苾,号诵孙,山东海丰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嗜金石,精于鉴藏。曾辑自藏印成《双虞壶斋印存》。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等,山东潍县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所藏古玺和秦汉印极多,于光绪九年(1883)辑成《十钟山房印举》,收印计10284方,为古今印谱之最。



书影实拍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9)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10)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11)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12)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13)

金石学巨著:吴式芬 陈介祺辑《封泥考略》点校本(图14)


3-2209211J111H4.png

《封泥考略:点校本》

(清)吴式芬(清)陈介祺 辑

张月好 点校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3479-8

开本:787mm×1092mm 16开

定价:9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