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身居上海的吴昌硕为朝鲜人闵泳翊刻有一方闲章,也作“且饮墨渖一升”。闵泳翊是李朝外戚,吴昌硕作此印,自有褒扬之意。可能是吴昌硕的名气太大,以至于后世作字之人,常有以饮墨为荣者。
随着“走出白盒子”的展览理念逐渐普及,艺术品的展陈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展厅,艺术开始逐渐走入社区、办公楼宇、商场、机场与火车站等公共空间,不仅仅是打破传统的展陈思维,还在于艺术创作本身的推陈出新。
自1922年任教于上海美专算起,诸乐三先生从教的时间足足超过一甲子,他先后任教于上海美专、新华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教授过花鸟、书法篆刻、古文、画论、诗词题跋等多种课程,与潘天寿、吴茀之共同被誉为“浙美国画三老”。
诸乐三先生从事艺术教育一甲子,有近一半的时间奉献给了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先生曾与潘天寿、吴茀之等先生一道奋力协作,以身作则、深入教学的同时敦聘良师,他们主张中国画教学应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艺术传统,为浙江美术学院(今中...
这是袁运生的第一次壁画尝试。他曾在《壁画之梦》一文中写到:“我不断在自己的心中,也在画里设法塑造我的西双版纳。丰富的、浓郁的,充满生命的又很整体的植物群形象,以及单纯的、多姿的、质朴的、爱美的傣家妇女的形象……这是一个既丰富而又单纯的线条世...
虽然西画对姜丹书绘画风格的形成起到极大的影响,但他并不完全泥于这种融合中西的“中国画现代化”的窠臼之中。他一生潜心钻研古代绘画传统,以现代观念考察传统“文人画”和山水画“南北宗”等问题,纠正历史遗留的陈旧观念,不因以流派风格之分,制约中国画...
东京艺术周是东京迄今为止最具野心、覆盖全市的当代艺术活动,将为观众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体验全球其中一幅最激动人心及最具活力的艺术图景。
《明代名贤尺牍集》收录的尺牍包括诗简、家书、拜帖、析产券、咨文、奏疏、军情塘报等文本,内容涉及交游、文学、书画创作、出版、饮食、官场文化等,面广量大,文人气息个性尽藏其中,真实的明代日常生活气息跃然纸上,胜于经筛选的诗文集。
上海地区书法出现第一个高潮是在元代中晚期。元代的上海地区,经济上获得长足的发展,水稻的种植广为扩展,棉纺织业在元初出现了黄道婆这样的纺织发明家,她是上海乌泥泾人,初沦落崖州,从黎族人学得纺织技术,元贞年间(1295—1298)附海舶归,携带...
江苏大剧院安排剧院的共享大厅为展览空间。通过场所分析,策展组确定本次的展示策略:以《红高粱家族》剧本为文本,以高密东北乡为命名,以自然博物馆标本展柜为展示形态,以起源和谱系、人类学和地质学为理念,以呈现人类图景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