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 ​ 舒宗侨与《联合画报》

时间:2023-06-07 17:54:45 编辑:江左
分享至

文/单颖文


舒宗侨与《联合画报》1.jpg

1942年,舒宗侨在重庆主编《联合画报》。


抗战期间,舒宗侨担任主编的《联合画报》被誉为对敌展开攻心战之最有力的“纸弹”(paperbomb)。从1943年起,盟国飞机不时飞临江苏、浙江、安徽等敌占区,把该画报第一面的图画版散投下去,为突破日本实施的信息封锁起到重大作用。《联合画报》是抗战宣传的主力军。1942年,为了战时宣传需要,中、美、英三国在重庆的宣传机构联合成立的“幻灯电影供应社”,在当年9月25日创办《联合画报》。1943年初《联合画报》脱离该社,由美国战时情报局主管(该局后改名为美国新闻处),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3年多时间里,《联合画报》共出版154期。


舒宗侨与《联合画报》2.jpg

《联合画报》


舒宗侨是《联合画报》的创始人之一。舒宗侨女儿舒似茵介绍,舒宗侨1913年10月24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铁路职员家庭,1932年至1936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从大三开始,舒宗侨就在《立报》工作,曾报道过“七君子事件”等重大新闻。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事后,舒宗侨于当年10月离开《立报》进入苏联塔斯社中国分社,是社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人之一。舒宗侨随塔斯社先到南京,在南京即将沦陷时,随塔斯社退至武汉,后至四川重庆。


舒宗侨与《联合画报》3.jpg

1938年2月,舒宗侨(左)与苏联塔斯社社长罗果夫在徐州前线避空难。(舒似茵供图)


舒宗侨到重庆没多久,发生了“新闻界的一起‘国际间谍案’”(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邵嘉陵语)。“当时,还在塔斯社工作的父亲于1939年4月被国民党军统逮捕,罪名是‘政治犯’。”舒似茵回忆,“父亲说他们在狱中天天高唱抗日救亡之歌,军统无奈。日机轰炸时他们拒绝被捆绑着去躲警报,宁可承受轰炸的危险。”舒宗侨被关了五个月后出狱,无法继续在塔斯社工作,失业多时。经时任重庆北碚复旦大学校长的程沧波介绍,进入中央日报社做国际版编辑,并兼任复旦新闻系教师。1942年7月,舒宗侨进入美国新闻处下属单位,参与创办《联合画报》。报社成立后,社长是美国人温福立,舒宗侨任主编。温福立很少过问报社的事情,从出版、编辑,排版、校对、审稿、督印到发行,几乎所有事情,舒宗侨都要负责。


舒宗侨与《联合画报》4.jpg

舒宗侨聘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供图)


《联合画报》初创时是四开的半月刊,编辑部设在重庆南岸区玄坛庙中央电影场的一间地下室里,阴暗潮湿,工作人员仅二三人,印刷厂设在30多里外的乡间,从玄坛庙到印刷厂看大样要坐2个多小时的滑竿(用竹子做的简易轿子),印好后还得挑回重庆。艰苦条件下创办的《联合画报》,销量却迅速从两三千份增长到万余份,于1943年元旦改为周刊。不久后,美国新闻处直接管辖了该画报,从100期起增加为四开两张,发行量剧增至四五万份,职工增加到十多人,编辑部搬到重庆城内,发行范围从抗日大后方、前线扩大到沦陷区各大城市及部分乡村,甚至进入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虽然画报发行人后来换了好几个,但舒宗侨一直担任主编。


舒宗侨与《联合画报》2-.jpg

《联合画报》


《联合画报》的主要任务是用图片配上通俗、简练的文字,向广大民众报道世界各国抗击法西斯的情形。这份堪称当时国内最完整的图片新闻报刊,被誉为“世界战场的瞭望台”、“联合国奋斗的缩影”。抗战胜利前,该报的办刊宗旨为:“用‘开麦拉’(camera,英文‘照相机’的音译)将联合国英勇奋斗的情况与战绩,留诸永恒。”西南太平洋大捷、中国鄂西大捷、非洲沙漠的胜利、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无论世界哪个战场,只要有新闻,总有图片出现在《联合画报》上。


舒宗侨与《联合画报》5.jpg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三十万军民被日军残忍杀害,图为军民被送往屠场。(舒似茵供图,为舒宗侨收集的照片。)


舒宗侨在其回忆文章《新闻出版圈内六十年》中阐述了当时的有利条件:图片资料由盟国运输机随时运送中国及印度、缅甸战场上通讯部队拍摄的照片;在重庆设立的无线电传真接收站,使世界各大通讯社的照片都能及时收到,特别是重庆与纽约间在1942年12月25日开通的无线电传真,成为《联合画报》的独家渠道;画报随时与国内新闻机关保持联系,不仅征集照片,还派人拍摄新闻照片。


舒宗侨与《联合画报》8.jpg

1937年“八·一三”时,闸北居民沿河南路涌向租界避难。


1944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联合画报》和美国新闻处、盟军密切配合,由美国空军向敌占区投掷《联合画报》,每期投下六七千到一万份,到日本投降时,共投掷了20万7千多份。日本宣布投降后,《联合画报》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用红色报头出版了第154期。1945年10月19日,重庆《联合画报》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舒宗侨与《联合画报》6.jpg

舒宗侨在抗战时期做战地记者时使用的打字机,现已捐赠复旦大学。(单颖文摄)


“作为中国真正意义上新闻画报的开创者,《联合画报》最大的影响是用照片对日伪军进行攻心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认为,画报上的新闻图片以真实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所产生的威慑作用,是文字和其他任何形式都不能代替和比拟的。据说,抗战即将胜利时,安徽某地有个日本兵和中国百姓一起看拾得的《联合画报》,画报上有日本本土被炸的照片,日本兵在地上画了个圈,指指中心,表示日本在包围之下已经出不去了。“舒宗侨当时的工作,不仅仅是突破新闻封锁传递真相,而且是以摄影的方式与敌方展开的艰苦宣传战。这样开创性的工作,就其性质而言,成就了中国现代传播学、尤其是视觉传播学的最早一批实际成果。”


舒宗侨与《联合画报》7.jpg

报道国共谈判的上海《联合画报》,现已捐赠复旦大学。(单颖文摄)


抗战胜利后,同盟国反法西斯斗争任务结束,美国新闻处以1美元的价格将《联合画报》转让给舒宗侨。从1945年11月20日出版第155期起,《联合画报》成为舒宗侨独资经营的月刊,社址设在上海百老汇大厦(现上海大厦)底楼。


舒宗侨与《联合画报》9.jpg

1937年“八·一三”抗战时,上海妇女、儿童为将士赶制衣被。(均舒似茵供图,为舒宗侨收集的照片。)


舒似茵回忆:“1945年父亲从重庆回到上海,带着两三个皮箱,里面除了图片、胶版,就没有别的任何东西。从上海地摊到国外新闻机构,他会去寻找各种战时照片。”1946年至1949年,舒宗侨陆续编著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国抗战画史》(与曹聚仁合编)、《二次大战照片精华》(与魏守忠合编)、《学生解放运动画史》等画册。1950年舒宗侨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1954年建立该系新闻摄影教研组及实验室。1957年夏,他被错划成右派,蒙冤22年。1978年后,舒宗侨参加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室工作,直至1986年退休,被圈内称为“中国新闻教育界最年长的教授”。2007年3月12日舒宗侨在上海去世,享年94岁。





——来源 | 文汇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