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韵丹青——把舞台上的瞬间化作纸上的永恒

时间:2024-02-23 10:07:14 编辑:晓钟
分享至

文/张媛媛  杨佳丽


千秋如戏,一眼万年。如何在纸上欣赏戏曲?水墨戏曲人物画为我们提供了别样的视角和维度。不同于摄影艺术的精微与细致,戏画以其写意性和象征性来呈现戏外之韵,绕梁之音。

本次线上展览汇集南北九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作品形式风格各异,艺术面貌多样。这九位艺术家常年耕耘于水墨戏曲人物画领域,致力于用丹青妙笔捕捉戏曲神韵,借“戏中意”抒“胸中情”,将两种国粹在当下语境中的调和与碰撞展现给观众,聚焦戏、画之韵,传承文化基因。

这一场无声却热闹的“水墨大戏”,希望能够把舞台上的“瞬间”化作纸上的“永恒”,用丹青留住戏曲之美,让艺术点亮心灵之光。


0 1/王德惠


王德惠先生曾求学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画家。他博采众长,笔法简洁,寥寥数笔即逸放传神,已臻融贯中西、自在随心之境。


xxx(图1)


戏曲人物画能充分捕捉人物的情态和稍纵即逝的人物动态。戏画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再现,以独自一人或两三人占据舞台天地,高度简洁地概括而成,同时又至少有着人物、演员、画家三者重叠的创作构成。

——王德惠


xxx(图2)

xxx(图3)

xxx(图4)

xxx(图5)

xxx(图6)

xxx(图7)

xxx(图8)

xxx(图9)

xxx(图10)

xxx(图11)



02/吕超然


吕超然先生出生于泉州,深受南音、梨园戏、高甲戏等闽南地方戏曲艺术的启蒙与滋养,他的作品线条坚定,色彩热烈,不拘法度,谐趣盎然。


xxx(图12)


南音的宫廷音乐,梨园戏的典雅科步,高甲戏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形成了优美的舞台艺术。舞台上服饰艳丽,尤其是曹操的黑帽黑须、白脸红袍,红、黑、白三种颜色凑在一起,产生出一种响亮的美感,加上激动的唱腔、出台的亮相,妙极了!就是这种艺术气氛,启动了我的悟性,我把中国画与戏曲艺术,两者结合进行艺术创作。

——吕超然


xxx(图13)

xxx(图14)

xxx(图15)

xxx(图16)

xxx(图17)

xxx(图18)

xxx(图19)

xxx(图20)

xxx(图21)

xxx(图22)



03/李雷


李雷先生的创作聚焦三国题材,他追求率直稚拙的意趣,力求在简洁的线形和明快的色彩中去拓宽精神想象的空间,使意境表达超脱于舞台之外。


xxx(图23)


我在汉画像石、民间木版年画、木刻插图等民间艺术中吸取造型因素,在传统山水画的“平远、高远、深远”散点透视中寻找借鉴,我力图从“戏画”只关注戏剧舞台的特征中走出来,在舞台和现实生活之间,寻找着一种有意味的构成形式。

——李雷


xxx(图24)

xxx(图25)

xxx(图26)

xxx(图27)

xxx(图28)

xxx(图29)



04/郭洪海


郭洪海先生自幼喜爱戏曲,擅绘群像,墨色浓淡之间富于变化,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主张画戏画要下苦功夫,把戏“看懂吃透”,追求“大气和霸气”的独特风格。


xxx(图30)


戏曲人物画创作,来源于舞台要高于舞台,勇于探索学习和创造,使自己的作品在浑厚的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美,将舞台人物简洁明快、个性强烈的特点更加浓缩,使主题更加突出。

——郭洪海


xxx(图31)

xxx(图32)

xxx(图33)

xxx(图34)

xxx(图35)

xxx(图36)

xxx(图37)

xxx(图38)

xxx(图39)



05/罗彬


罗彬先生关注传统戏曲独特的趣味,进而以笔墨呼应其纯朴的幽默感,他的绘画将夸张造形寓于散淡笔墨,尽显天真之情趣。


xxx(图40)


从本质上看,中国人是非常幽默非常智慧的,因此我们少有西方概念上的悲剧,我们的戏剧始终具有来自民间的简朴,来自民间的功利性的智慧。所以,我一般以戏名题作品,这种标明主题的创作方式也给自己一个限定:要有内容。

——罗彬


xxx(图41)

xxx(图42)

xxx(图43)

xxx(图44)

xxx(图45)

xxx(图46)



06/许力


许力先生将漫画风格融入作品,并在文人画以墨为主、讲究素雅的基础上保留了戏曲鲜亮的色彩,辅以诙谐幽默的评论,借戏画而达己意。


xxx(图47)


画一张戏画,不是“咔嚓”一闪留一个“截屏”或一个造型就完事儿了。要看全本的戏,理解戏。然后让自己入戏,让自己成为一个角色,画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管自己的画法叫“以戏出戏”。以别人的戏画我的想法,借古可以讽今,借戏可以喻世。我画的是戏,说的都是我今天的心事儿。

——许力

xxx(图48)

xxx(图49)

xxx(图50)

xxx(图51)

xxx(图52)

xxx(图53)

xxx(图54)

xxx(图55)

xxx(图56)



0 7/周宇光


周宇光先生青年时期即受关良先生作品的启发爱上戏曲,陶醉于用丹青妙笔描绘出舞台上的人生百态,他的戏画洒脱灵动、风趣荒诞,勾勒点染之间见其冷峻之况味。


xxx(图57)


对我而言,画画不过是表达自我生存的状态罢了,怎么画、画什么并不是我关心的问题。对于戏曲绘画题材的创作只有建立在个体认知深度和表达的自由上才有意义。

——周宇光


xxx(图58)

xxx(图59)

xxx(图60)

xxx(图61)

xxx(图62)

xxx(图63)

xxx(图64)

xxx(图65)

xxx(图66)

xxx(图67)



08/石丁


石丁先生广泛借鉴剪纸、年画等民间美术元素及其他艺术形式,取长补短,追求艳而不俗、自然高雅的格调,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xxx(图68)


戏剧,来源于生活,经过提炼、夸张、浓缩、升华而成。而戏画,是戏剧里的戏剧,需要再浓缩,再延伸,再升华。画戏画犹如烹饪,把执笔的手交给内心,任由其牵引,在纸上蹁跹,在墨中神游,不知不觉中,戏味、土味、野趣、雅趣,烩于一炉,最终烹制出了自己喜欢的佳肴美味。

——石丁


xxx(图69)

xxx(图70)

xxx(图71)

xxx(图72)

xxx(图73)

xxx(图74)

xxx(图75)

xxx(图76)

xxx(图77)

xxx(图78)

xxx(图79)

xxx(图80)



09/王红运


王红运先生钟爱戏曲人物题材,作品中水墨写意手法与精微刻画结合,创新运用贴箔技法,使亮眼的金属质感与朴质的水墨色韵形成质地反差,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


xxx(图81)


戏曲和水墨都是中国传统的元素,我将二者有机结合,以清丽偏冷的墨色为基调,运用传统的水墨写意手法,融入现代构成理念,力求实现传统与现代时尚的有机融合。

——王红运


xxx(图82)

xxx(图83)

xxx(图84)

xxx(图85)

xxx(图86)

xxx(图87)

xxx(图88)

xxx(图89)





——来源 | 国家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