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学联盟/篆刻欣赏---汪贻广篆刻作品选

时间:2022-10-26 13:12:51 编辑:根泽
分享至



照片.jpg

汪贻广


浮士德10cm-10cm.jpg

浮士德  10cm×10cm


浮士德边款.jpg

浮士德  边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5cm-2.jpg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5cm×2.5cm


古人惜寸阴4cm-4cm.jpg

古人惜寸阴  4cm×4cm


归真5.5cm-3cm.jpg

归真  5.5cm×3cm


乐园6cm-6cm.jpg

乐园  6cm×6cm


粒粒玉圆2.5cm-5.2cm.jpg

粒粒玉圆  2.5cm×5.2cm


民惟邦本5cm-5cm.jpg

民惟邦本  5cm×5cm


气壮山河10cm-10cm.jpg

气壮山河  10cm×10cm


千亩苍烟秋放鹤4cm-4cm.jpg

千亩苍烟秋放鹤  4cm×4cm


秦淮春色8cm-8cm.jpg

秦淮春色  8cm×8cm


人间自有公道在5.7cm-6cm.jpg

人间自有公道在  5.7cm×6cm


三军过后尽开颜6cm-4cm.jpg

三军过后尽开颜  6cm×4cm


四自堂2.8cm-2.jpg

四自堂  2.8cm×2.8cm


天行健6cm-6cm.jpg

天行健  6cm×6cm


祥云5cm-4cm.jpg

祥云  5cm×4cm


一帘凉月夜横琴4cm-4cm.jpg

一帘凉月夜横琴  4cm×4cm


一勤天下无难事4.5cm-3cm.jpg

一勤天下无难事  4.5cm×3cm


亦当游心3.8cm-3.jpg

亦当游心  3.8cm×3.8cm


幽林曲道游人少5cm-5cm.jpg

幽林曲道游人少  5cm×5cm


雨花说法3.5cm-3.5cm.jpg

雨花说法  3.5cm×3.5cm


丈夫志四海4cm-4cm.jpg

丈夫志四海  4cm×4cm


直挂云帆济沧海6cm-6cm.jpg

直挂云帆济沧海  6cm×6cm


终始如一5cm-5cm.jpg

终始如一  5cm×5cm






厚斋艺话


汪贻广

 

 

※ 我刻我知。鄙人天生愚钝,没学会玄奥的理论,也没掌握妙法绝招,只是将现有对篆刻的理解用印化语言刻出来罢了。但有一点是自信的:我对我的作品是能够说得清楚的,因为它是我的所知和想要表达的东西。

 

※“野、古、劲、趣”为我目前篆刻方面主要审美追求。所谓“野”,我理解属于原始、原生态的美学范畴,即排除表象之外内核的那部分。“古”指扎根传统,与古人共鸣。“劲”即朝气,符合作者年龄段应具有的时代特征。“趣”即味(味道),值得玩味。一蹴而就,一目了然,一看就会的作品,则让人一看就过,过之即忘。艺术当有难度、深度和高度,方能在艺术界立于不败之地。

    

※ 艺术家不会自天而降,他的成功是需要条件的,正所谓温度可以使鸡蛋变成小鸡,但却无法将石头变为小鸡一样。

 

※ 基本功练习就像教师备课、歌手练声、樵夫磨刀一样,看似“无用”,需要时犹如社区里的消防栓,平时悄无声息、无人问津,一旦有事顷刻间就会发挥灭火救灾的重要作用。

 

※ 自己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清楚,不能因为别人的低估就妄自菲薄,悲观失望;也不能因为别人夸了几句就妄自尊大,忘乎所以。

 

※ 艺术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影响的。艺术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艺术观;艺术观决定立场和方法,方法论确立路径和行动。

 

※ 真正的艺术大家是没有可比性的,难定谁是天下第一,各有妙处,自有高招,不可取代。如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秀,谁为第一? 

 

※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望望未来。今天都是来自昨天,明天也必将起于今天。

 

※ 创新须从内心革新变化,切勿止于外形。把优秀的东西当饭吃,消化了可以强身健体;把优秀的东西当衣穿,充其量只撑起了一个模样。

 

※ 亦真亦幻,亦实亦虚。亦工亦写,亦新亦古。

 

※ 好多年前,记得省文化厅一位老领导曾提倡艺术界要树立“四大气象”,即多元气象、正大气象、民族气象和现代气象。今天看来,仍然受用。我理解多元气象就是艺路要宽、思维要开阔,由此便会带来技法上的创新变化;所谓正大气象就是做人为艺要堂堂正正,就作品而言,要有震撼力;所谓民族气象就是我们的根,中国人刻中国印,归根结底是不能脱离汉字本质属性;所谓现代气象就是作品要具有时代气息,留有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

 

※“顿悟”是偶然性突发状态的良好发挥,是积累的优势,是付出的产物。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跨界学习,容易打破固有思维定式,从而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外界事物为我所用,在互通互融互促中找到解决本领域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善于“混搭”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篆刻之难,在于“均称”与“变化”两极“度”的把握。一味遵循汉字本身方块结构特点而缺失印化的再创作,易流入平庸和浅俗;而印化变形过度又易形成另一种更为不堪的怪诞与邪气。

 

※ 学习消化吸收了的那部分才属于自己的,舍此,与己无关。

 

※ 诗、书、画、印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诗属于另外一个范畴。书、画、印之间既相互贯通又相互影响,究其原因是三者的“本体艺术语言”是一致的,是相通的,是相辅相成的。从近当代艺术史上的吴昌硕、来楚生、赵之谦、齐白石等大家身上足以得到佐证。

 

 

※ 真诚是艺术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艺术。

 

※ 传统与创新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互为动力、相辅相成。离开创新谈传统,传统便是死水一潭,充其量只是个“供品”;离开传统谈创新,创新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谈的上创新发展。

 

※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比现在更好。

 

※ 吸引人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但好作品一定吸引人。

 

※“字如其人”包含着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字”不可能是人的全部反映,但不可能不是某个侧面的反映。

 

※ 优秀的艺术家不一定是哲学家,但哲学思想一定是存在的。创作的过程就是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好的作品一定是充满矛盾的作品,四平八稳的作品一定不是好作品。

 

※ 闲说“熬夜”。有人说,年轻时加班熬夜太多是在透支生命,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其实,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心里都明白,但他们更清楚年轻是资本,年轻是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奠定基础、成就未来事业的黄金期。据我所知,很多艺术家都有挑灯夜战的习惯,但并非是艺术家们的所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恐怕是很多书画篆刻家非专职的原因所致,绝大多数还是业余爱好。对于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人来说,一定会首先履行好社会赋予的岗位职责。工作需要时间,爱好也需要时间,时间究竟从哪里来呢?于是乎,熬夜便成了不二选择。

 





《印学联盟》为长三角美术家网开设的主题专栏,专栏由“印学杂谈”、“篆刻欣赏”、“创作点评”、三个子栏目组成,旨在通过大家的参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篆刻艺术,为推进挖掘篆刻艺术的发展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印人简介汪贻广 号厚斋,安徽芜湖人,1990年3月入伍,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本科新闻学专业,曾任南京军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上校军衔,三次荣立三等功,授予“国防服役″银质、金质纪念章,2021年转业至地方政府机关工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甲骨文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炎黄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书法报社签约篆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印社创作部主任,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篆刻研究会理事,南京市鼓楼区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鼓楼区政协书画会副会长。





编辑:亦一

主编:根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