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平 | 速写欧洲古城之卑尔根

时间:2023-12-31 11:13:02 编辑:江左
分享至

图文/邹建平


让目光消失在浩瀚的大海和广阔的天宇之中,其乐无穷。——波德莱尔


告别斯塔万格,我们乘客轮前往卑尔根。卑尔根也位于西海岸,是挪威第二大城,12至13世纪时是挪威首都,14至16世纪中叶是北欧汉萨同盟城市的重要商埠,一时舳舻相衔,市肆兴隆。一直到19世纪奥斯陆崛起之前,卑尔根都是挪威最重要的城市。


船在群岛之间穿行。大海浩淼无际,云水相连,海面平滑如镜。当轮船渐渐靠近一片山峦起伏的海岸时,卑尔根到了。


卑尔根依山临海,四周有七座山峰环绕,有“七山之城”之称。色彩斑斓的屋舍布满了山脚下的海湾堤岸,并顺着身后的山坡向上攀升,远远望去,有的建筑仿佛随意撒落山间,有的已如布棋般连成一片。


微信图片_20231231105938_副本.png

邹建平 | 卑尔根之一


登上码头,迎面就可望见与斯塔万格相同的那种彩色木结构老屋,尖角的山墙连甍接宇地列成一排,仿佛是卑尔根迎客的仪仗。几个世纪以来,这片木屋建筑群屡遭大火,但当地人坚持按原样修复,屡圮屡建。他们这种对民族历史遗产的珍惜之心终于得到了回报。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授予了卑尔根的布吕根地区(即老码头区),更精准地说,是专门戴在了那片独特而珍贵的木结构建筑头上。


卑尔根比斯塔万格要繁华很多。我们在市内观光,参观了格里格音乐学院,汉萨博物馆,逛了商业街,还坐缆车登上山巅,饱览了寥廓海天的壮丽风光,“其乐无穷”。时间还早,我们决定去卑尔根郊外一个叫“特罗德豪根(Troldhaugen)”的地方参观作曲家格里格的故居。


微信图片_20231231110018_副本.jpg

邹建平 | 卑尔根之二


格里格是中国音乐学生最熟悉的西方作曲家之一,我们都弹过他的钢琴曲。相较于德奥音乐的厚重,他的音乐别致清新,有美妙的乐思和精致的和声,且演奏难度并不大。德彪西曾评价他是一个把本国民间音乐运用得十分巧妙的音乐家,而这一点对中国作曲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乘坐巴士前往,下车后步行穿过了一片小树林,格里格的故居小楼已然在望。登上了一个缓坡,眼前豁然一亮,一片蓝宝石般的峡湾就静静地卧在群山脚下,令人惊艳!格里格何等有福啊,权势大如帝王者也未必能日日享有如此美景!此时,我脑海中飘过格里格《培尔· 金特》组曲中的“晨曲”音乐——清晨的海湾,宁静安详,淡淡的晨曦中水天迷蒙,渐渐曙光微露,和风荡漾,万物苏醒,百鸟鸣唱……与眼前的景色是多么相契!写作这段音乐时,格里格还未来到这里,但他似乎已经在音乐中找到了这如同仙境般的感觉。


微信图片_20231231110027_副本.jpg

邹建平 | 卑尔根之三


参观了格里格的故居,知道他不仅拥有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环境,还拥有美好的爱情,温馨的家庭,忠实的拥趸以及安宁的心境等等,这不免让人想起他创作的大量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想起其中优美动人的主题。但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没有写过交响作品,也很少用奏鸣曲式结构来表现音乐中的矛盾对比和冲突。在难得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中,他采用了浪漫主义音乐中罕见的静止(原样)再现,这样的处理让他的粉丝多少有点失望。


是他不善于还是不想去表现那些具有戏剧性的音乐形像诸如苦难、挣扎、悲愤或激烈的抗争?是他内心无法激荡起奔腾汹涌的情感洪流?19世纪末美国有一篇音乐评论这样写道:“格里格的音乐从来就不是伟大的或者英雄式的;他没有悲壮的作品,没有深厚的感情,智力上也无把握去完成一部气象万千的作品。”我想,如果这位美国音乐评论家来过特罗德豪根,或许会对格里格音乐的风格特征有更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并会注意到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美学取向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


面对各种负面的评介,格里格并不争辩也不生气。他坦承,他的作品并非要像巴赫、贝多芬那样成为山巅辉煌的殿堂,而只是几座会让人们感到舒适温馨可以入住的小屋。




链接:

邹建平 | 速写欧洲古城之克鲁姆洛夫





——刊载 | 长三角美术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