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丰果:工笔重彩画人才培养是运河主题美术创作的基石

时间:2022-12-14 18:55:25 编辑:根泽
分享至

文/刘丰果


纵观中国美术史,工笔重彩表现运河文化的名作从未间断,如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沈周的《两江名胜图册》和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清代相关主题的美术创作更多,如王翚、杨晋等人绘制的《康熙南巡图》徐扬的《乾隆南巡图》王素的《运河揽胜图》等。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工笔重彩画创作人才的培养可以为运河主题的美术创作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并为运河主题的美术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

鄢章民 中国画(工笔重彩)

《运河烟火·夜上枫桥》

140厘米×140厘米 2022年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在漫长的开凿、通航、维护中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大运河的开凿与通航不仅改变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经济和地理格局,也改变我国的政治和文化格局。大运河也在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就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必然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今天的大运河不仅是沟通我国南北的交通要道和文化廊道,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推进此重大工程。为有效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以运河沿线八个省市为规划范围,实施期限为2018——2035年,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过程也是还原运河历史记忆、传播运河时代精神、建构运河当代价值的过程。


图片

程元帅 中国画(工笔重彩)

《船家有花暗自香》

 170厘米×180厘米 2022年



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工笔重彩画青年创作人才培养”获批的时代背景


用历史悠久的工笔重彩技法与内涵深厚的运河文化具有天然的语言恰合性和文化合法性。首先,它们的诞生时间高度吻合,战国时期,长沙楚墓出土了《龙凤人物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已经开了工笔重彩画之先河;江苏地区自古因地势平坦、河湖密布而具有开挖运河的独特优势,而真正意义上拉开大运河建设序幕的是公元前486年开挖的邗沟,即今天淮扬运河的前身,因此,运河开挖也是战国时期,并在开挖运河的同时诞生了运河文化,所以它们的诞生时间高度吻合。其次,它们的形态多样高度切合,一些新技法如喷涂、拉筋、断革、揉搓等被越来越多的工笔重彩画家采用,表现技法十分多样,多种技法的运用也造就了当今工笔重彩画呈现形态的多样;大运河作为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和文化廊道,其巨大的人流和物流量而产生聚散功能、市场功能、旅游功能,并在此过程中孕育了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文化,因此,工笔重彩画的呈现形态多样与运河文化形态的多样高度切合。最后,它们的文化厚重高度契合,工笔重彩画主要采用矿物颜料绘制,这是中国画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丹”“青”两种常用的矿物颜色还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今天的工笔重彩画在色彩选择上大都会采用夸张的方式使之更加绚丽浓烈,并通过贴箔法、皱擦法、冲洗法等使色彩厚重、沉稳,大运河开通至今,历朝历代都有不少运河开挖疏浚、修缮的历史,并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也承载了厚重的运河文化。因此工笔重彩画的文化厚重与运河历史的文化厚重高度契合。由此可见,工笔重彩技法与内涵深厚的运河文化的结合既有中国工笔重彩画本身的内在发展要求,也有大运河文化带发展的外在推动。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项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工笔重彩画青年创作人才培养”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成功获批的,这不仅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工笔重彩画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一件大事。


图片

廉亚威 中国画(工笔重彩)

《界首运河大桥》

90厘米×90厘米 2022年



三、人才培养活动的执行过程


此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培训项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谭鸿遐教授主持,培训过程主要由学员选拔、采风写生、集中授课、自主创作和成果展示五个阶段构成,时间从2022年5月15日持续到12月中旬。学员选拔阶段主要完成了招生简章发布、报名材料收集、会评确定学员名单、录取结果公示等;采风写生阶段因受疫情影响,虽然集中采风阶段主要在江苏省内,但是通过来自运河沿线八省(市)的老师和学员分享自己家乡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效充实了这部分的内容;集中授课阶段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内实施,主要完成了开班仪式、名家授课、创作实践、艺术参观、中期评审、学术研讨等环节,项目主持人调动各种资源请到了由41位业内名家组成的授课团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授课指导;自主创作阶段主要由学员运用前期培训期间学到的工笔重彩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自己的创作室完成一幅不小于6尺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工笔重彩画;成果展示主要完成作品收集拍照、排版印刷、装裱、展览布置、学术交流、宣传推广等内容,并以金陵美术馆、淮安市美术馆、盐城市美术馆、无锡美术馆、建湖美术馆的展览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巡展作为此次培训活动的终点。北京、浙江、山东、江西、广东、陕西等地均有美术馆发出巡展邀请,项目组将在江苏省内巡展结束后,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逐步进行江苏省外的巡展事宜。


图片

焦媛媛 中国画(工笔重彩)

《律》

180厘米×120厘米  2022年



四、人才培养活动的丰硕成果


培训活动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文化报、新华网、央广网、新华社、国际在线、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央视书画频道、文旅中国官方微信、国家艺术基金官方微信,以及江苏卫视、荔枝新闻网、雅昌网等50多家媒体通过纸质媒体或数字媒体的方式对培训活动进行了追踪报道和滚动推广。培训期间由学员创作的90幅工笔重彩画作品和项目负责人撰写的大运河主题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学术论文,以及学员的撰写的学习心得和创作感想已结集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工笔重彩画青年创作人才培养作品集》,已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引起业内外相关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集中培训结束后学员的中国画作品分别入选中国文旅部主办的第十三届艺术节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5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协主办的2021雨花满天——全国花鸟画作品展等,一些学员的关于文化带建设主题工笔重彩画创作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将在《美术》《美术观察》等专业重要期刊发表,相信在今后会有更多作品入选更高级别的展览或者发表在更高级别的期刊。


图片

曹琼晓 中国画(工笔重彩)

《乘着高铁游运河》

150厘米×137厘米 2022年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工笔重彩画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期望有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到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工笔重彩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工笔重彩画的表现技法不断拓展公众的审美视野和认识范畴,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运河主题美术创作的大发展。


图片

刘丰果 中国画(工笔重彩)

《宝带桥遗存》

180厘米×90厘米 2022年



微信图片_20221214190648.jpg



——来源 | 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