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茂
开幕式嘉宾合影
7月6日,“一生爱好是天然:罗工柳、戴泽艺术联展”在浙江省宁波市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启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承办,并得到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戴泽艺术基金、徐万茂美堉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昆曲表演
开幕现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于洋;《美术》杂志社社长冀鹏程;阅文集团副总裁、党委副书记、深圳美术馆运营及学术总监王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华天雪;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周晓健;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李云雷;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图创新总经理张立朝;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汤宇;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康俐;中国美术馆文创开发处副处长高扬;广州美术学院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贾鹏;资深艺术顾问、策展人唐胜;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鹏;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主任李惠子;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薛良;戴泽艺术基金管委会主任,戴泽先生嫡孙戴梦;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杨劲;宁波市鄞州区宣传部副部长应林辉;鄞州区文联主席毛建平;宁波美术馆馆长张继萍;浙江纺织服装学院教授、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威;宁波市美协副主席、宁波市玖玖美术馆馆长王琛;宁波市文化馆副馆长宋臻;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裘燕萍;青年学者杨灿伟、李垚辰、刘昊、陈都、莫晓雯、金宝敬、杨肖、丛涛、丁澜翔、浅野泰之、宋金明、张涛。华茂集团创始人、华茂教育基金会创始人、华茂美堉奖发起人、东钱湖教育论坛创始人徐万茂;华茂集团董事长、总裁,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馆长徐立勋;华茂集团董事长助理、华茂艺术收藏负责人徐钰程,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界知名人士、藏家以及数十家媒体记者、艺术家齐聚东钱湖畔,共同研讨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与罗工柳、戴泽两位艺术前辈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的重要影响。
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适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展览献礼祖国生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推出首个公益美育大展,首次对罗工柳、戴泽两位大家的艺术生涯进行首次全景式并列呈现。华茂集团董事长助理、华茂艺术收藏负责人徐钰程在开幕致辞中致辞:“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本次“罗工柳、戴泽艺术联展”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是我们对‘文化惠民’这一初心的坚守,也是对“无围墙的美育大课堂”理念的践行。我们将结合展览主题和展品,设置版画印制、作品拼图等一系列特色体验项目,建立‘润物无声,以美育人’的多维度公教体系,让美育和本次的展览主题一样,于无声处自然发生。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主题“一生爱好是天然”,源自昆曲《牡丹亭》的唱词,意即喜爱美好的事物乃是由于天性使然。罗工柳与戴泽的艺术信念便是如此,虽然他们在家庭出身、成长环境、求学经历、艺术道路上不尽相同,但是对于艺术的挚爱与追求却始终如一。此次展览共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艺术是温暖的”,主要呈现戴泽的艺术历程,第二篇章“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主要呈现罗工柳的艺术历程,第三篇章“一生爱好是天然”重点向观众展示罗工柳、戴泽两位艺术家对艺术的挚爱与追求。展览涵盖速写、油画、水彩、版画、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内容包括风景、人物、建筑、动物等多种题材,通过呈现近两百件作品集文献资料,向广大观众展示罗工柳、戴泽笔下的景与物,情与境。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序曲:
麦积山石窟勘察团
1950年4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由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成立。戴泽与罗工柳以不同的院校背景汇聚于此,作为参与建校筹备工作的首批教师,自此开启了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生涯。展览的开篇即以罗工柳与戴泽青年时期在艺术道路上的工作交集——麦积山石窟勘察团为起点,分别追忆两位先生的人生故事。
罗工柳与戴泽曾于1953年7月至8月共同参与由吴作人担任团长的麦积山石窟勘察团,投入到对麦积山石窟艺术进行全面研究的工作中。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临摹石窟壁画、写生佛造像、实地考察,为今天的美术史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和文献史料,而麦积山优秀的民族艺术也悄然滋养着两位艺术家未来的艺术创作。
罗工柳 临摹麦积山壁画《伎乐天人》 42.5x71cm 纸本水粉 1953
戴泽 《麦积山》 62x75cm 木板油画 1953
第一篇章:
艺术是温暖的
戴泽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之一、新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在他笔下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还有艺术家关注现实生活展现温情的画作。1950年,戴泽的油画作品《马车》与《和平签名》选入“中国艺术展览会”,经由老师徐悲鸿的推荐,戴泽作为展览组成员,自1950年9月至1951年底参加“中国艺术展览会”代表团,先后赴苏联、民主德国、波兰参观交流。出国期间,他以写生的方式记录下了在欧洲不同国家的生活见闻。
戴泽 《莫斯科大剧院》20×28cm 纸本水彩 1951
戴泽 《小熊同他的妈妈 》32.3X25.2cm 纸本水彩 1951
1951年元旦,身在苏联远离家乡的戴泽借笔抒怀,依据夫人陈碧茵寄来的照片创作了《小熊同他的妈妈》,以此表达对于亲人的思念。画面中两只小熊正亲昵地依偎在母熊的怀抱,母熊则颔首收拢双臂,敦实地坐立在小熊身后,俨然是孩子们最为温暖的港湾与最为坚实的依靠。憨态可掬的小熊一家饱含着戴泽对妻儿浓浓的温情与爱意。在欧洲各国参观博物馆、油画修复工厂,临摹名家作品的经历,令戴泽拓展了艺术眼界,提高了绘画能力,为日后进行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积累了宝贵的视觉经验。
戴泽《中国艺术展览会在柏林清点工作》20.5x28cm 纸本素描 1950
戴泽 《金水桥西眺》 22x43cm 纸本彩墨 1959
戴泽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勤于观察,对身边的事物与景物总是有着发现的眼光。他曾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来临之际,敏锐地感知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记录下了北京火车站、人民大会堂、全国农业展览馆等新国庆“十大建筑”的城市地标风光。他也曾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多次南下宁波,围绕宁波的自然风物,描绘出不同于内陆地区的海滨风光与人文风情,此次展览将展出多幅戴泽笔下的宁波写生,为观众还原老宁波的城市景象。
戴泽 《天一阁》 26x37cm 纸本水彩 1975
戴泽《宁波港》26x37cm 纸本水彩 1988
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戴泽一以贯之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观察入微,在创作中潜心钻研,磨练出他朴实真诚、稳重踏实的性格。通过即时的捕捉、真情的抒写,戴泽将真实的美好定格于画面,也为我们诠释了“艺术是温暖的”真意。
第二篇章:
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罗工柳是中国现代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的创建者之一、现代油画教育的践行者、写意油画创作的先驱者。他的一生笔耕不辍,创变不息。早年的生活阅历与革命信念,深深塑造着他“为救亡、为革命、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逐渐成长为艺术创作、教育教学、领导组织的“多面手”。基于青年时期从事木刻抗敌救亡宣传的创作经验,罗工柳在艺术道路上迎难克难、创新求索,初涉油画便创作出《地道战》和《整风报告》,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经典的革命历史画名作。
罗工柳 《儿童团检查路条》 35x25cm 版画 1940
新中国初期,我国选派留学生赴苏联学习美术,罗工柳于1955年夏至1958年秋,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身份,赴苏联列宁格勒的列宾美术学院进行油画研究和教学考察,期间绘画了大量课堂长期作业、风景写生与名家临摹习作。这些习作在罗工柳归国的第二年,开始在北京举办的“罗工柳留苏油画习作展览”展出,展览在两年间相继巡展至全国各地,在当时引发了群众观展与青年画家现场临摹热潮。
罗工柳 《悲剧演员》 87.7×65cm 油画 1957
罗工柳 《临摹列宾<伊凡杀子>(1885年)》199×254cm 油画 1958
自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伊始,罗工柳即受到邀请,于1950年起的三十五年间,持续主持了第二至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人民币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美的设计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印钞业获得赞誉。其中第四套人民币更是被评价为中国当代印钞工业水平的代表,堪称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此次展览将集中展出第二套人民币中“拾圆币”的创作草稿,以及罗工柳在为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收集创作素材期间,前往云南、贵州、三峡和舟山地区采风考察,沿途记录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与自然风光的作品。
罗工柳 《芒市傣族》 37x23cm 水彩 1978
罗工柳 《云南风光-西双版纳橄榄坝》 17×12cm 速写 1978
罗工柳有意识地结合中国传统绘画,探索油画创作的新方向,变写实为写意。他于晚年积极变法,进一步发展油画的写意性与抒情性。以诗的意境、书的笔力、画的语言作为创作的基本法,对西方近现代艺术加以吸收。通过发挥油画笔触的肌理特性,改造材料工具,创作出一系列气韵生动、意境开阔,颇具传统审美意趣的写意油画。
罗工柳 《明月惊飞鸟》 71x95cm 综合材料
罗工柳 《明月惊飞鸟之一》 90×110cm 综合材料(布面油画) 1984
罗工柳 《诗意画》 180x150.5cm 综合材料 1993
第三篇章:
一生爱好是天然
罗工柳、戴泽从青年时期走上艺术道路,对艺术的挚爱与信念便始终如一,终生未曾改变。如果说罗工柳的人生旋律如同高亢激昂的交响乐,作为木刻战士、油画先驱、教学骨干,在时代转折与艺术发展的脉搏中激流勇进、敢为人先。那么戴泽的生命乐章则更似悠扬绵长的抒情曲,在对家国变迁的见证、观察、记录中默默耕耘。
戴泽 《艺术圣殿的入口(中央美术学院U字楼 》 24.5x32.5cm 纸本水彩 1953
戴泽 《白玉兰》 29x47cm 纸本彩墨 1960
戴泽《睡》 50x44.5cm 纸本彩墨1984
戴泽 《海阔天空》 46x70cm 纸本彩墨 2009
罗工柳、戴泽在艺术变革的道路上走出了各自的风采,然而在步入晚年后,他们在艺术之路上不约而同返璞归真,殊途同归。罗工柳以书养病、以画寄心,艺术创作呈现出多元化面貌,晚年的写意油画在色彩和意境上达到新的高度。戴泽晚年行动不便时仍倚窗写生,笔耕不辍。他将西方绘画的色彩规律与中国传统的笔墨高度融合,作品呈现出恬淡、隽永的艺术面貌。在展览的第三篇章,主要聚焦两位先生艺术生涯中早期与晚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呈现他们一生不断求变、求新、求异的艺术追求。
罗工柳 《鲁迅像》 14×10.5cm 版画 1936
罗工柳《火烧云》150x180cm 综合材料(布面油画)20世纪90年代末
罗工柳 《霜晨月》 140×90cm 综合材料 2004
罗工柳 《郁郁葱葱》 150×180cm 综合材料 2004
全国政委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评论道:“罗工柳、戴泽虽然在成长经历、艺术道路上不尽相同,但他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对艺术的挚爱与追求,都能用‘一生爱好是天然’来阐释。策展团队梳理了二人在不同时期的轨迹交叉点,向观众立体式展现了罗工柳、戴泽笔下的景与物、情与境。通过展览,我们看到了罗工柳先生、戴泽先生更具人情的一面,尤其是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这样以教育为核心的博物馆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孩子、对于未来的关爱。”
罗工柳《录李白诗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书法 126×3570.5cm 2004
开幕式当日,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还举行了“罗工柳、戴泽与中国现代美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专业机构的青年学者从图像学、社会学、艺术史等多元维度出发,发掘两位艺术家传续于丹青之中的文艺思想及美育精神。“策展与美育”圆桌会议也同步进行,国内知名学者及美术馆管理者共聚一堂,共探美术馆发展新动力。
“罗工柳、戴泽与中国现代美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罗工柳、戴泽与中国现代美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宾合影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23日。在八个月的展期中,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将为观众提供覆盖多个年龄阶段的艺术教育活动,包括继续推出备受好评的“MoAE小小导览员成长计划”,该计划荣获了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部优秀公共教育项目的殊荣。此外,博物馆也将同步推出教学元素来自艺术家作品的壁画工作坊、夜宿博物馆、拼贴工作坊、艺术特色营、馆藏临摹等工作坊,旨在让观众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赏和创作,深度体验现代美术的魅力。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为践行“博物馆里的美育课堂”理念,力图通过更朴素的语言、更多元的展陈手段、更活泼的互动方式,实现展览与教育的结合,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其中,“Citywalk城市行走计划”作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最受大众喜爱的公教活动之一,计划将于7月底,联合茶饮品牌茶百道推出“艺术漫游in宁波”跨界联动,同步发布宁波城市艺术漫游手册、集章赢好礼等互动活动,在2024年盛夏,探宁波百道,品艺术文脉。除此之外,展览增设了语音导览及视频解说以辅助展签内容,补充介绍画作背后的知识。在展厅里还专门设置了印章收集、透卡合影、线描填色、版画印刷等互动体验区域,并通过公共雕塑、画作布景、光影展厅等多媒介的组合,打造展厅感官氛围的立体呈现。同时,博物馆借力品牌联名,赋能文创开发,将推出一系列文创衍生品,将艺术的光芒融入日常生活。期待观众在观展中,通过与艺术作品的不期而遇,体会罗工柳、戴泽二位先生漫长岁月中的艺术与人生,将艺术融入日常,点亮自我对于生活的感知与热情。
展览现场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外场景
展览海报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一生爱好是天然:罗工柳、戴泽艺术联展
学术顾问:靳尚谊、全山石、徐万茂
总策划:徐立勋
策展人:薛良
展览总监:徐钰程、宋新新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支持单位: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戴泽艺术基金、徐万茂美堉公益基金会
展览时间: 2024年7月6日-2025年3月23日
展览地点: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2-4楼
——来源 |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