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美
2022年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诞辰125周年。11月18-19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和中国画学研究所承办的“潘天寿诞辰12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将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行,活动分为“潘天寿笔墨与构图研究展”、“中国画分科教学60周年学术论坛”两部分。
● 中国画分科教学60周年学术论坛 ●
经典再现——潘天寿重量级精品集中展出
2017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杭州浙江美术馆先后举办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大展,并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座谈会。展览呈现了潘天寿先生100余件精品力作,从“高风峻骨”“一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荡山花”“守常达变”“饮水生涯”六大板块,再现了潘天寿先生的艺术风骨与精神。2017年5月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座谈会上指出:“潘天寿先生的一生,是为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懈奋斗的一生”,纪念潘天寿先生,就是为“缅怀他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学习他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高尚情操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艺术追求,追思他甘为人梯、潜心育人的奉献精神和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伟大情怀,激励我们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时隔5年,潘天寿40余幅精品力作将再次集中展出,包括《小龙湫下一角图》《雁荡山花图》《映日荷花别样红图》《雄视图》等经典之作。作为潘天寿诞辰125周年的主体活动之一,“潘天寿笔墨与构图研究展”将于2022年11月18日——12月20日在潘天寿纪念馆展出。展览以原作和释读结合的方式,图像与文字、解析图并置,深度剖析潘天寿先生的中国画理法思想,帮助观众认识潘天寿绘画笔墨和构图的独特成就。
潘天寿先生曾经指出:“以墨线为主的表现方法,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风格特点。”“潘天寿笔墨与构图研究展”正是试图向观众呈现中国绘画笔墨结构的精髓,从十个方面对潘天寿先生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其中既包括对笔墨组合的细致阐述、对笔墨背后精神气骨与意境格调的阐发;也有对潘天寿构图特点的探讨,如对“黑白”的处理、画面气脉的起承转合、繁简疏密的节奏对比、中心边角的布置安排、款识印章的结构性作用;更有对潘天寿经典形式语言的解读,如“造险破险”“误笔误墨”等。
此次展览与潘天寿纪念馆常设展“潘天寿作品解析”不同,是以潘天寿的学生张立辰对先师艺术的解读贯穿始终,张立辰将其“笔墨结构论”与潘天寿先生的作品相印证,一是强调笔墨的整体性,突出笔墨与构图之间的关系所在;二是突出师生的传承授受。展览现场仿若师生对谈,答问解惑,呈现中国画笔墨与构图的内核。亮点有三
不仅能在现场直接观摩原作精彩的笔墨线条,更有书籍详解、展板解读与视频解析等,以多元、多种方式展现一堂真正的美育大课。
张立辰曾从学于潘天寿先生,经过六十余载的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深度领会了潘天寿先生的画学思想,通过他对潘先生作品的解读分析,力图将中国画幽微玄奥的创作与鉴赏方法展示给广大观众。
展览不仅能够领略潘天寿先生艺术创作的构思方法,更能深入传统绘画理法的堂奥。通过中国画理法的系统呈现和整体分析,帮助观众朋友全面认知传统画理画法及背后的写意精神和人文关怀,强调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审美体系。
展览方还专门制作了若干作品分析动图,在现场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欣赏。除展览外,“中国画分科教学60周年学术论坛”也将于2022年11月18日下午—19日举办,以纪念潘天寿先生在中国画教学上的重要成就。
潘天寿 《小龙湫下一角图》 1963年
潘天寿 《雁荡山花图》 1963年
潘天寿 《映日荷花别样红图》 1960年
上学期间与潘天寿先生在潘宅合影。前排左三为潘天寿,后排左三为张立辰。
张立辰老师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学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等名师,专攻大写意花鸟画。1977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历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博导,中国美术学院博导、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与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潘天寿先生的学生,我长期以来不忘聆受先生教诲,在近六十年的绘画创作、教学实践中不断加深体悟,以师承潘学、弘扬中国画传统为己任。”
浙江美术学院读书时张立辰在西子湖畔
浙江美术学院读书时张立辰与同学合影
据张立辰回忆,潘先生总能把抽象的笔墨构图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事例教给学生。他在课堂上曾做过一个游戏,给每人发一张同等大小的纸,并说要出一道题考考大家,他说:“不论纸张大小,都把它看成一个‘天地’,要求用最少最少的笔墨将画面分割出最多最多的空白,而且空白的大小形状各不相等。”
在张立辰看来,潘先生这个考题实际上是对中国画“黑白”布局关系的理解:“这种对黑白观念的理解和实践概括了章法布局的实践问题:将画面分割成面积各不相等、形状多种多样的空白,使得画面灵动有致,并由此经营出整个空间中的气象和气势格局。”
潘天寿 《微风燕子图》 1961年
《微风燕子图》起承转合形势分析图1
《微风燕子图》起承转合形势分析图2
《微风燕子图》中,双燕的处理极其巧妙。两只燕子左低右高,一前一后紧密相连,起到了很好的“势”的收拢效果,所以“合”的部分结实而严谨。燕子还接过右侧的款所传递的“势”,将之递给下方的柳树,同时又在左上角分割出了一个与右下角相对应的较实的空白,因此,燕子的这个高低排列组合对这张画气势的起承转合、边角经营都起到作用。
潘天寿 《梅花芭蕉图》 20世纪60年代
《梅花芭蕉图》起收分合示意图
画中以地面劲草、篱笆和款识向上冲,以梅花芭蕉向下合;线条的“屋漏痕”特征更加明显,并且大量地运用误笔、误墨点。由于画面上方的芭蕉叶以指掌泼墨画就,芭蕉叶下方产生了多处的误笔。这些误笔发挥了多重作用,由于芭蕉、梅花的下冲与杂草、篱笆的上冲的势头都非常大,“冲合”关系极为强烈,正是中间的误笔点贯通和衔接助推了上下之势,起到了缓解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使得强烈的冲突趋于平稳,画面奇中有平,造险而又破险。
展览同期发行张立辰所著《潘天寿绘画的笔墨与构图》一书,此书用“笔墨结构”理论印证并系统提炼了潘天寿先生的艺术思想与教学主张,既传承师学而深得传统妙义,又延展了师学内涵而新见层出。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帮助读者参悟中国画内在的“气、势、力”的特质,尤其是潘天寿先生“天地一图”的画体观念。本次展览所用解读文字,均来自这本书的精华。张立辰老师对先师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观众对潘天寿先生艺术成就的再认识,也有助于对潘天寿艺术世界性、现代性的研究和推广,也再次体现了“记得先生”系列展的宗旨:
张立辰《潘天寿绘画的笔墨与构图》封面
张立辰《潘天寿绘画的笔墨与构图》内页
“潘天寿诞辰12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另一主体活动是“中国画分科教学60周年学术论坛”。
1961年,面对中国画不受重视、中国画人才青黄不接的现实,潘天寿提出了“中国画分科教学”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画现代教学方案,并于1962年在全国推广实施。它以中国书画笔墨为内核,以人、山、花人才专精发展为目标,坚持对学生“诗书画印能力”的全面锻造,对保存弘扬传统艺术门类和现代中国画人才培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民族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2年10月,“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正式签约。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教授在签约仪式上指出,以在国学院创设中国书画“长时段、一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中国书画与古典学术的知识整合,以潘天寿先生提出的“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育人理念,建立“诗、书、画、印”四大传习所,重建博通经史、“诗书画印”兼备的“通人”之学,探讨中国艺术教育的自主模式。
“中国画分科教学60周年学术论坛”正是为了纪念潘天寿在中国画教育上的重要成就,思考分科教学的历史情境和现代内涵,推动当代中国画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论坛汇聚了潘天寿先生的弟子、当代中国画教学的一线教师、潘天寿研究者等专家学者,为大家献上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潘天寿像
1961年潘天寿为花鸟班学生上课
潘天寿笔墨与构图研究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8日—12月20日
开幕时间:2022年11月18日上午10:00
展览地点:杭州南山路212号潘天寿纪念馆(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中国画分科教学60周年学术论坛
论坛时间:2022年11月18日下午-19日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所
协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潘天寿基金会
支持单位: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
| 相关书籍 |
《潘天寿绘画的笔墨与构图》
张立辰 著
相关阅读:
品书 | 大师也会犯错,还会将错就错
《铁铸成山——潘天寿研究》
严善錞 黄专 著
相关阅读:
品书 | 铁铸成山:解读潘天寿艺术与思想的经典之作
《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
《听天阁画谈随笔》
潘天寿 著
相关阅读:
湖山艺丛 | 与艺术大家促膝而谈,这套艺论小书值得拥有
《关于构图问题》
潘天寿 著
《潘天寿谈艺录》
潘公凯 著
相关阅读:
潘公凯:潘天寿的理论基于实践经验, 不搞复杂的思辨, 不做概念的游戏
《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
朱颖人 著
相关阅读:
中国画怎么学?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先生如是说
《小憩》(潘天寿艺术笔记本)
出类艺术 编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
编辑 华清清 王佳晨
审核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