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仲仁
近墨堂本陈淳《草书千字文》
在中国艺术史上,“吴门”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明中期,在繁华的苏州地区,涌现了一批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淳等人为代表的重要的书法家,后人称之为“吴门书派”。他们取法晋唐名家,风格上精雅与放诞并存。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曾说:“吴中一振,腕指神助,鸾虬奋舞,为世珍美,而它方遂绝响矣。”可见苏州书法在明代的独特地位。
2021年5月18日,因疫情延期而为业内外期待已久的“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展览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展览精选93件(套)书法、绘画作品,纵跨明代300年,试图完整呈现16世纪以吴门书派为中心的明代江南书法的发展历程,其中绝大多数展品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海报
陈鉴、陆深、徐有贞《三吴墨妙卷》节选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吴门四家之一的陈淳(1484-1544),是吴中书法自祝允明与文徵明之后的翘楚。他的书法笔墨精妙,颇得晋唐遗意,展现着吴门书派鼎盛时期的风貌。其晚年佳作《草书千字文》在此次展览中也有展出。今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经授权,高清原大出版近墨堂本《陈淳草书千字文》,并附导读册,以供读者欣赏。
陈淳《草书千字文》原为王南屏旧藏,著录于《玉斋珍藏明清书画精选》,2012年流入市肆,为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购得。该册共计十四开,一开两页,每页纵26.5厘米,横14.5厘米。小字俊雅,大字烂漫,结体灵动,从头到尾几无败笔。
陈淳的草书颇受祝允明影响,二人草书都属豪纵一路,不过祝行笔利落,陈则更为雄深。此外,陈淳喜用淡墨和圆熟的羊毛小笔作书。柔软的羊毫、渲淡的墨色,使陈淳的草书显得更为润泽与柔和,也更多偶然趣味。纵观《草书千字文》,其笔墨之放纵,运笔提顿之扭转,或节制或奔放,纵橫争折,极富律动之美。结字欹侧,如王世贞所云:“结构虽少倾倒而不疏,时时见意态。”
近墨堂藏本陈淳《草书千字文》未有纪年,仅署款“道复书于白阳山中”,钤印“复父氏”(白文)、“陈氏道复”(白文)、“复生印”(白文)、“阅帆堂印”(白文)。根据陈淳的用印习惯,此册应该为陈氏去世前两三年内所书。此时其小行草书已臻精熟,俊雅遒媚,自具风格,熔炼诸家于一炉。
近墨堂本陈淳《草书千字文》 署名与钤印
册中另有一开为近代鉴藏家叶恭绰(1881-1968)跋,作于1927年。跋中写道:“白阳以画名,但其书法出入苏、米之间,足与文、祝抗衡,似远在百毂(王穉登)、云卿(莫是龙)诸公之上。此册纵横洞达,意力俱到,足称合作。”赞誉极高。其后附有白谦慎题跋。
近墨堂本陈淳《草书千字文》 叶恭绰题跋
近墨堂本陈淳《草书千字文》 白谦慎题跋
整册《草书千字文》中鉴藏印有五:晚晴居士(朱文)、五常鉴赏(朱文)、南屏珍藏(朱文)、林霄鉴赏(朱文)、霄霄所藏(朱文)。“晚晴居士”为南昌人胡奂(1876-?),字眉仙,曾著《江山晚晴楼诗集》,叶恭绰为之作序;“五常鉴赏”为当代经济学家张五常之印;林霄为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近墨堂本陈淳《草书千字文》 印章
除了笔法与用墨外,纸张也是此册值得留意的看点。近墨堂本陈淳《草书千字文》为金粟山藏经纸本,纸为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宋人印《大藏经》时特制,其上有,明代中期被发现并散出。此纸坚韧紧密,常被揭成两片,背面可用于书写、作画,书写感极佳,甚名贵。陈淳极为钟爱,他不但经常用它作书,也用其作画。光滑的纸面使其行草更为流利,而墨色滋润有神采。此册纸墨精良,实为陈淳晚年佳品。
金粟山藏金纸椭圆浮水印
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中国古代书法私人收藏之一,其大部分藏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作为绝佳的习字范本。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经授权,采用8000万像素数码后背采集数据,根据原作调色,高清原大出版近墨堂本《陈淳草书千字文》,并由雅昌精印纯手工装订而成。
书册采用经折装装帧,能够完全摊平呈现墨迹,为观赏和临摹的不二选择。
《陈淳草书千字文》搭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蔡春旭编写的导读册共同发行,导读册中介绍了陈淳的家世与交游情况,对其《草书千字文》从笔法、印章、用纸等多方面进行赏析,为观者提供一个解读陈淳的窗口。
陈淳草书千字文(墨林典藏)
陈淳 书
230 元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来源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