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

时间:2022-08-31 21:24:45 编辑:根泽
分享至

文/倪文华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3)

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元 赵孟頫 右军四事帖

宋 米芾 吴江舟中诗

宋 苏轼 黄州寒食诗

唐 孙过庭 书谱

宋 米芾 蜀素帖

宋 黄庭坚 松风阁诗

唐 褚遂良 倪宽赞

唐 怀仁 集字圣教序

宋 米芾 行书五帖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的首刊,便是天下第一真迹——《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4)


作为国内书画复制品领域的后起之秀,揽古堂团队怀着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敬畏之心,以逼真、精良的制作得到了业内的众多好评和关注,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西泠印社出版社近年来好书佳印不断,陆续推出了许多经典畅销系列,以其丰富的选题和优秀的品质,深受读者朋友的欢迎。

即将与大家见面的《中国书法名迹丛刊》系列,便是由揽古堂和西泠印社出版社联袂打造的复制级精装印本系列。从2020年初揽古堂团队策划筹备算起,到如今,已是第三个年头,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系列值得期待,主要由于以下亮点: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5)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编委会精选书法史上的赫赫名迹,既有法书墨迹、又有碑帖善本,涵盖诸多书史名家名作,篆隶草真行诸体兼备,时间跨度自殷商至明清,力图完整展现书法史的代表性全貌。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6)

图版质量是精印本的基础。揽古堂向海内外博物馆馆方申请最新一手材料,超高清的图版,保障了《中国书法名迹丛刊》系列的高水准印制,以最佳面貌呈现书林。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7)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大家的视觉系统早已被网络高清图片“惯坏”,但仅仅是高清,已然不能满足学书者、鉴赏者、收藏者和学术研究者的需要。揽古堂团队以打造复制品的严谨态度,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将朴素的“自然”“还原”作为《中国书法名迹丛刊》系列的最高美学理想,以极为严苛的要求坚持原寸原色,力求还原文物高古气息,将文物现时状态留存呈现,既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赏鉴、研究之用,同时为后世保存现时资料。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8)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系列的编辑体例,除解说文章外,另遵照复制品规格,记录了作品的各项基本信息,包括作品的尺寸、材质、释文、著录、历代鉴藏印记及递藏流传等等,为读者展现更为专业的文物时空之旅。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9)

精装书并非都是让人头痛的“砖头”。揽古堂崇尚简约主义的轻量化精装风格,《中国书法名迹丛刊》系列的函套装帧设计沉稳低调而不失典雅,本帖封面则复刻了乾隆“三希”之宝的经典织锦纹样,12种色彩经数次染色,精织细纺,装得封面。凡手卷作品,均采用经折装,可全部展开一窥全貌风神;碑帖册页则采用蝴蝶装,原汁原味再现传统书籍装潢之美。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0)

乾隆三希堂藏宝封面包首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1)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系列虽定位在“下真迹一等”的复制级别,但定价却十分友好,仅需普通精装本售价,即可入手如此佳印,性价比超高。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2)


鲜于枢在至元壬午(1282年)春得到《祭侄文稿》后,曾如是题跋:“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3)

元 鲜于枢跋《祭侄文稿》


天下第一的《兰亭序》,真迹早已陪葬昭陵,唐太宗身后,惟有传说不朽。

细数流传至今的古人法书真迹,《平复帖》奇古精雅,《伯远帖》倜傥俊逸,皆为无上之神品。倘若再考量书写者在整部书法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祭侄文稿》恐怕是当仁不让的天下第一真迹了。

《祭侄文稿》的传奇故事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安史之乱,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孤军守常山,城破不屈,与子颜季明殉难。这篇草稿,就是颜真卿寻得爱侄季明遗骸后,为其撰写的祭文。


3-220S1221Ua93.jpg

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全卷文字以颜真卿浑厚的楷书为基础,楷、行、草各体互见。墨色亦因行笔的起止停走,而有浓枯变化,其中删改涂抹处,更可见到颜真卿书写时情绪起伏转折的心路历程,情感的洪流恣意涌动,一发不可收拾。

若非面对佳印,岂能感受鲁公跪坐榻前,以铁骨和血泪写就的这千古名作。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5)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6)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7)

此次《中国书法名迹丛刊》印行《祭侄文稿》,是大陆地区正式发行的所有彩色出版物中,首次一手材料影印刊行。从此告别了翻印日本二玄社、便利堂及台湾地区《故宫法书新编》的时代。较过去的所有《祭侄稿》墨迹印本,有质的飞跃。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8)

揽古堂主人袁宏浩根据2019年初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大展现场对《祭侄文稿》原作的目鉴和现场笔记,精心调校还原本帖及前后题跋的墨色、不同年代不同纸张的质感与色彩,以及历代印鉴的印泥色彩。因为严谨认真,所以真实可信。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9)

此次出版,也是《祭侄文稿》出版史上最完整的呈现,更完整的展现了作品现存状况的全貌。包括二玄社复制品中没有收录的手卷天头及隔水部分的同一纹样、不同色彩的几何花纹绫,《故宫法书新编》中没有收入的手卷天地绫边,以及便利堂复制品中鲜于枢跋后的所有题跋及尾纸,悉数收录呈现。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0)

手卷因为作品长度的缘故,改为经折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折到字的情况,制作团队反复测算排版,最终确定了成书方案,最少折字,最佳观看体验。此外,对书口进行特别处理后,经折装的左侧书口处油墨不会蹭掉脱落,全本时展时新,没有后顾之忧。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1)

印刷采用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纸张采用高规格美术级涂布纸,纸张平滑,纸性稳定,微涂层,色域表现宽广,灰阶层次细腻稳定,尤其在表现书法作品时,堆叠的油墨可将墨迹中的墨感表现得极为丰富、立体,甚至还原出透亮的光泽。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2)

德国四色海德堡印刷机台前校样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3)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4)

机长精心比对印张色彩


以上所有,炼就了印制如此清晰、气息如此淳古、装帧如此典雅的《祭侄文稿》印本。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5)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6)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7)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8)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9)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30)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31)

装帧典雅大气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32)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33)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34)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35)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36)

可任意展开观赏局部及全貌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37)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38)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39)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40)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41)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42)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43)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44)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45)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46)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47)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48)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49)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50)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51)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52)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53)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54)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55)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56)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57)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58)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59)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60)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61)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62)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63)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64)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65)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66)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67)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68)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69)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70)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71)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72)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73)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74)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75)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76)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 首刊 | 唐 · 颜真卿《祭侄文稿》(图77)


中国书法名迹丛刊

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揽古堂 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3815-4

开本:787mm×1092mm 10开

成书尺寸:180mm×336mm

(不包含函套)

定价:350元


——来源|啸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