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一级学科的书法将如何发展?

时间:2022-09-16 22:27:00 编辑:晓钟
分享至


2021年12月10日,教育部发布文件《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首次明确将书法和美术并列,拟定为一级学科。


进入一级学科的书法将如何发展?(图1)

进入一级学科的书法将如何发展?(图2)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及《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将书法和美术并列,定为一级学科。


进入一级学科的书法将如何发展?(图3)


从征求意见,到正式定位一级学科,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关于书法成为一级学科是否合理及今后如何发展等各类讨论与话题,更是不断涌现。


进入一级学科的书法将如何发展?(图4)

进入一级学科的书法将如何发展?(图5)


2021年12月23日,各平台对拟定意见稿做出热烈反应。而早在2021年12月13日,这篇《书法如何进入现代学科》的时评,已刊登在《中国美术报》。其中第一章节关于书法的学科归属,是最大的争议处。

同时,对“书法今后将要如何发展,书法专业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不进入现代学科发展机制的书法,发展就会更好吗?”等问题,给出更早回应。现在读来,依然有其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现回顾如下:


进入一级学科的书法将如何发展?(图6)



书法如何进入现代学科


本报记者 闫敏歆/策划


【编者按】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2021年新增书法专业院校有14所之多。而在即将迎来的2022年,新增书法专业院校的数量也呈增加态势,由此可见书法学科的发展逐步壮大,也为我们提供了共同关注的文化背景。

国内设有书法专业的大学,分为综合类、艺术类和师范类三大类别。概括为理论和实践两大方向、文化与艺术两个范畴,细化有创作、理论研究、鉴定鉴藏、鉴赏批评、美育等方向。书法学科有的分属在文学院、人文学院、哲学院、历史学院,还有的分属在艺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等,只有少数高校设有专门的书法院。

那么,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书法学科建设面临哪些挑战?需要破解哪些课题?如:书法学科为什么在各类高校中分属于不同的院系?产生这种归属多样性和争议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既然书法发展已进入学科制阶段,那么符合学科发展期待的书法教育具体要怎么做?在学科制建设中,高等教育对书法人才培养的期待是怎样的?又如何辩证看待跨学科的界限及“专”与“通”的尺度?如果不进入现代学科制,书法的发展未来将会怎样……对这些问题的解答直接关系当下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本期时评,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


本期导读


●  颇具争议的书法学科归属

邱才桢:急需清晰书法的学科定位

邓宝剑:关于书法艺术身份的思考

付强:书法学科不可能单一归属

陈池瑜:宽容看待书法归属学科


●  为书法学科建设出谋划策

李逸峰:当前书法学科建设急需“四个加强”

崔树强:书法学科建设不能忽视人文底蕴


●  “专业通才”的培养理想

邱振中:书法学科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它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沈乐平:书法专业培养“通人”之才

朱天曙:专通结合 以专驭通


●  不进入现代学科制,书法发展会更好吗?

于洋:建构现代书法教育体系之路漫长

丘新巧:进入学科制对书法发展或是好归属


进入一级学科的书法将如何发展?(图7)


颇具争议的书法学科归属


邱才桢:

急需清晰书法的学科定位


20世纪以来,作为技法的、艺术的和文化的、修养的书法均引起有识之士不同层面的关注,但西方现代学科引入中国以来,作为学科的书法并没有引起过多关注,书法学科在现代学科转化进程中相对滞后于兄弟学科。一是书法多层面的“形象”过于强大,人们更多地在传统文化艺术的语境中看待书法;二是它尚未完全与作为日常应用书写的书法拉开距离,而被忽略了纳入学科的重要性;三是书法的综合性质,将其纳入单一学科具有理论和操作上的难度;第四,书法的特殊性质,使其从传统到现代学科转型面临着诸多挑战。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史哲的深层联系,其独有的技法体系、精神意涵等复合性质,使得它的研究方法不可能单一。这也是书法可以从多学科目录下招生的内在原因。多学科归属的优点是,可以从多个学科角度观照书法,得到更大程度的挖掘成果。相反,归属多样也会存在问题,如从学科角度而言,在学科整体布局、评价、考核标准等方面的统一相对困难。这就需要划清书法学科的边界和内部的格局、定位,分别设立相对应的评价标准。

在现代学科制转化过程中,需理性看待强调书法的学科性与将其边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果把多学科设置下的书法专业方向当作“边缘化”,这种“边缘化”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促进,作为学科的书法也需要这种促进。如果把造成这种“边缘化”的多学科纳入书法学科的视野,形成书法与这些学科的交叉,从学科视野中,“边缘”则可成为主流中的支流。

书法作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急需找到清晰的学科定位。这个定位包括:一是学科的层级,书法学应该与美术学一样成为一级学科,作为从西方辗转引入中国的“美术”概念和美术学科,固然在某些方面与书法有相似之处,但无法涵盖书法的很多深层性质;二是作为学科的书法学,不仅命名应该清晰规范(有些还以传统“书学”等名词称之),还需确定学科下面更为清晰的专业方向,一是方便与目前多学科目录下书法相关专业对应,二是的确有必要勘清书法学科的边界,这方面急需获得书法界,尤其是书法教育界的共识。书法学科制发展确实存在问题,但其未来走向依然明晰,我相信随着书法学科定位的日渐清晰,对于人才培养和书法的传播交流都将大有裨益。■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所研究员)




邓宝剑:

关于书法艺术身份的思考


书法属于什么样的艺术?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看,可以划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综合艺术。书法是属于空间艺术的,不过,汉字严格的笔顺以及书写过程中的节奏感,让书法成为最具时间性的空间艺术。

从艺术作品和物象的关系看,可以划分为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书法是属于抽象艺术的,因为自从隶变以来,汉字的象形程度已经非常微弱了,书法作品和世界中的物象没有清晰的对应关系。不过,书法家们除了师法经典,还特别强调“师造化”,比如怀素师法“夏云多奇峰”,颜真卿心仪于“屋漏痕”。看来,这抽象的一点一画,蕴含了书法家对大千世界的丰富体验。

对于美,康德有纯粹美和依存美的划分。书法是抽象的,但又是依存的,它虽然不依存于物象的概念,但是依存于汉字的概念。不了解汉字的人可以用纯粹美的眼光去欣赏它,但是要创作出地道的书法作品,却非得对汉字非常熟悉才行,就像雕塑家需要了解人体的构造,作家需要了解世间百态一样。当代也有书法家在探索“非文字书法”,如果它成立的话,就成为纯粹美家庭中的一员了。

一个较有争议的话题是书法的学科归属,书法属于美术吗?我想,这首先要看怎么理解美术。“美术”(fine arts)是区别于实用技艺、装饰艺术的,强调的是一种自由的创造。而这个词具体包含哪些艺术门类,则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用法是较为通常的用法,指绘画、雕塑等,和造型艺术的范围差不多;而广义的用法则可延展至音乐、诗歌等。

如果取“美术”广义的用法,书法无疑是属于美术的。如果取狭义的用法,书法归属于美术也没有问题,因为书法和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一样,都是通过造型来表现美感,当然它们也有所区别。

现在有一种呼声,就是将书法从美术学科中独立出来,我也完全能够理解。狭义的美术概念长久使用下来,渐渐丧失了它的弹性,一提到美术,指的就是绘画、雕塑这样的艺术,并不包含书法,在中国如此,在西方更是如此。把美术和书法看成并列关系,这已经是一种现实状况。既然“美术”这个词的意义比狭义还要狭,那么把书法学和美术学看成并列的学科也就可以理解了。

谈到书法和其他造型艺术的区别,比较明显的不同是,其他的造型艺术主要以物象为素材进行造型,而书法主要以文字为素材进行造型。不过,这个区别并不是根本性的,把文字塑造得富有美感,可能是书法,也可能是美术字,即以文字为素材的美术。这里所说的美术显然是最为狭义的用法,和书法是并列关系。书法与其他造型艺术的更为根本的区别在于,书法艺术蕴含了更多的时间性,创作过程更为有序,也更讲究节奏的变化,而这正是“书写”有别于“描绘”的地方。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付强:

书法学科不可能单一归属


回溯到书法发展的传统中,不难发现它所具有的多元属性是早已生就的,只是随着历史发展的需要而逐步显现。过往乃至于现在,在很多时候都很难将书法归属于某个专类,然而从某种角度看它又确实属于某个专类,这种纠结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于“书”和“文”关系的理解。如果仅将“书”理解为“书写”,那么其实用功用的范畴就显得相对单纯和明确,然现实中“书”的“书写”意义,往往因依托“文”的范畴而被扩大。    

基于“文”的属性,“书”的“书写”意义被赋予“文字的”“文意的”“音韵的”等诸多特征。沿着“文字的”特征,“书写”对于“字学”内涵的承载表现出对于“文字”本身的构成阐发,同时深入到对于自然万物的提炼、对于社情理解乃至于日常生活的具体感受等。沿着“文意的”特征,“书写”表现出对“文学”“文章”等依托“字意”连缀而成“载道”精神的追求等。沿着“音韵的”特征,“书写”表现出“音乐性”的节奏,将美学的某些具体认知升华至“类哲学”的精神层度。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能够体验到书法在不同时期的身份认定的某些相对明确的特征。可以这样说:书法是文字的、文学的、美学的、历史的、考据的、文献的、构成的,或者是艺术的。当然,这些只是分属于它的某个属性,在某个历史时段表现为相对明显的身份特征。尤其是当下,以2021年书法博士常招的22所高等院校为例,全国博士研究生在一级学科如美术学、艺术学理论、历史文献学、文艺学、美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设计艺术学、传播学中招生,多达九个方向。学科的归属使得书法的分属属性表现得更为全面,而亦由此反映出书法作为“母体”给予的原动力,可以为各类不同学科属性的专业发展提供营养。同时,书法本体亦会因为在各科汲取融汇中发展出反映时代特点的主体身份特征。

可见,单一归类和归类多样对于书法而言是同时共存的属性。归类多样是因为书法本身的多元属性,是书法的既存属性,而单一归类则是其发展中身份特性的阶段认知,是多元背景中相对明显的身份认定。在多元归类中发展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阶段性单一归类,是书法发展的时代使命。■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陈池瑜:

宽容看待书法归属学科


书法学归属上级的学科问题,特别是硕士博士招生及论文评审中的学科归属。一般来说,书法和绘画相关,归于美术学科,在2011年前,美术学是一级学科艺术学属下的二级学科,2011年后,艺术学升为学科门类,美术学成为一级学科,书法专业可以作为一级学科美术学科属下的二级学科,可与绘画、雕塑并列。

前几年,中国书协原主席苏士澍多次向教育部及相关部门进言,想把书法学独立建成艺术学门类下属的一级学科,目前,作为一级学科设置还不大可能,将来根据社会需要和书法学科本身发展成果,是可以力争增设书法学为一级学科。目前将书法学放在美术学一级学科之下,与绘画学科并列发展是可行的,亦可加强书法和绘画相关学科的联系和互补。书法放在艺术学理论学科和设计学一级学科门下,也应被允许,艺术学理论学科之中,既可以做宏观跨学科、一般艺术理论研究,也可以做绘画史、戏剧史、书法史及理论的具体研究甚至个案研究,具体门类的艺术史与理论研究,应该视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该学科只能做一般宏观艺术理论研究,是不利于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书法放在设计学一级学科,根据师资条件培养书法硕博士也应被接受,设计学或工艺美术,以往也是包含在大美术门类之中的。

硕博士招生常常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设置,也有个别单位只有几位书法教师勉强招生的,所以出现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编写书法专业硕士、博士课程教材,是当务之急。目前,中小学普遍开设书法课,则需要大批书法教师,也为高等书法教育提供契机。■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进入一级学科的书法将如何发展?(图8)


为书法学科建设出谋划策


李逸峰:

当前书法学科建设急需“四个加强”


加强学科基础理论框架的构建。书法学科建设的历史并不长,如何组织书法学科框架,理顺学科内部结构逻辑关系等,是书法学科基础理论建设需要面对的问题。

加强与交叉学科的关系论证。书法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文学、历史学、文字学、文献学、美学等密切相关。如何理顺这种关系,书法学科内涵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其外延涵盖相关学科的哪些方面;书法学科建设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目前全国书法专业博士点在各个学科的挂靠设置真实反映了书法作为综合性学科的特点。这种“挂靠”既有优点,也有缺陷。优点是可以吸收与书法有关的其他学科的营养,缺点是书法专业的特点很难凸显出来,不利于书法学科的独立发展。

加强研究方法的提炼与总结。目前书法学是隶属于一级学科美术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因长期以来的从属地位,书法研究的很多方向与别的学科重叠交叉,有的研究方法也并不完全独立有效,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书法研究需在现有基础上,借鉴相关学科经验、凝练自身研究方向,不断总结、提炼符合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

加强教学研究与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半个世纪以来,各个高校的专家学者不断摸索书法教育模式,探讨教学规律,但时至今日,书法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当薄弱。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教学法的研讨,是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提高书法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书法文化的传承、书法艺术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




崔树强:

书法学科建设不能忽视人文底蕴


沙孟海曾指出:“作为书法家,一方面要了解文字的结构和书体源流。另一方面还得转益多师,有文学、文字学、史学、哲学等学问修养……除技法外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事传记,或是金石考古。”这不仅是因为书法和汉字关系紧密,因汉字含义而与文史哲发生关联,更重要的是,至少从宋代以来对书家文化修养的强调,一直成为书法批评的重要话题,并衍生出书法批评的重要范畴“书卷气”或“士气”。

实际上,文与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书法历史和现实中的核心问题。书家一要有精湛的书写技巧和对笔墨的驾驭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渊博的学识修养。“字内功夫”与“字外功夫”相辅相成,而“字外功夫”的积累甚至是一辈子的修行。但从目前全国各高校对于书法专业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培养效果来看并不理想,甚至有割裂二者关系的倾向。

书法被置于艺术学门类之下是合适的,至于是否需要或有无可能独立为一级学科,固然是书法人的良好愿望,但从书法学科的学科储备和成熟程度来看,时机还未完全成熟。书法学科起步晚,在学科和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还没能取得广泛共识。

书法需要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学生不仅要把书法当作一门“手艺活儿”,涵养自己的人生;更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成为社会文明的“大先生”。■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进入一级学科的书法将如何发展?(图9)


“专业通才”的培养理想


邱振中:

书法学科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它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学科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都是书法培养方向,但实践类设置在研究生部,理论方向则设置在人文学院。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书法学科归属问题的多样与复杂。当然也与每个学校的具体分类与承袭情况有关。

书法博士招生人数非常少,和美术方向的博士算在一起每年招生也就十几个名额,书法方向的博士就更少之又少,每年一个的时候多,两三个的情况很少见。在教学课程方面,书法博士的方向,并没有像本科和研究生书法教育那样进行一个系统的课程开设。当然,第一年都是公共课,后两年多数情况下是导师的单独辅导。

社会与高校是一个整体,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和借鉴补给的关系。学生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老师们除了高校课程以外,也会承担着社会的书法职务和活动交流。书法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美术学或者书法博士的培养目标,整个书法学科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个专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常常也在思考,那些培养这么多书写者的情况,不知其目的性是什么。除去培养目的之外,作为书法学科本体关于书写的要求,参照整个书法史的不同档次,要思考的更是该如何一步步去实现。■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




沈乐平:

书法专业培养“通人”之才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历来坚持“固本培元、借古开今”的教学方向,将目标定于培养具有全面文化修养的“通人”之才,着重强调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专业主张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学科融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系统梳理书体发展历史与文字演变逻辑,以系统的史观引领临摹和创作实践。结合文字学、金石学、材料学、考据学、版本学、美术史等学科综合研究,学科知识的综合交叉、融合渗透。此外,还主张专精与博采相结合: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要使他们储备多学科、立体化的知识构架。以专精为主,兼顾综合性发展,保证书法专业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逐步确立了“四通”教育理想下的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的重点在于改善传统书法教育中所凸显的问题,强化学科教学方法论在高等书法教育中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授相结合,强调中国书法的视觉艺术特点与其文化性的内在关联,结合文、史、哲等切入传统书法之技法和风格的演进,及其与人文思想发展的深层次关系,注重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艺术品格及文化修养的深化,以期真正理解和感悟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努力实现古今、艺理、品学、中外之会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崇高理想,同样也是当代书法学科与教育的时代担当。2022年将迎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就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科而言,通过近60年来的专业建设、新世纪以来人才梯队的培育,业已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柔性引进高层次专业专家、建立青年创作理论研究员培养平台,以及相应的研究所建设,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有序、校内外联合互动的专业教师队伍。■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与书法学院院长)




朱天曙:

专通结合 以专驭通


书法学科的发展,除了书法学和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文字学、文献学、艺术学以及诸多人文学科的支撑,专通结合,以专驭通。北京语言大学在书法学科建设上也一直在努力,教育部和北京语言大学搭建有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和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两个科研平台,有完整的书法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学科体系。在书法专业建设中,强化三个“贯通”:一是书画印创作和审美观念的贯通;二是艺术创作和文史研究的贯通;三是专业展示和国际交流的贯通。希望通过本、硕、博不同层次的书法教育,使学生领会书法在技法、审美、人文和哲学方面的品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专而能通,先专后通。■


(作者系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




进入一级学科的书法将如何发展?(图10)


不进入现代学科制,书法发展会更好吗?


于洋:

建构现代书法教育体系之路漫长


进入现代学科的教育体系与古代私塾的教育模式不一样。书法的社会功能的价值,从精英文化的角度,涉及到各种书体的研究创作和本体的艺术创作。书法学科近年来的发展也是显著的,但也存在借助美术平台发展的现象。书法专业长期挂靠在文学、艺术学、美术学等其他专业中,现在的书法学科发展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变化,需要思考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优质教师资源是否短缺等问题。因此,建构现代学院式的书法教育体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们也能看到书法学科从其他学科中慢慢独立出来,怎样在促进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完善书法学科的审美体系建构,是时代给予我们这一代人的重大课题。■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丘新巧:

进入学科制对书法发展或是好归属


古典教育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教育,古典社会的精英具有“通人”的特征,这跟书法的特质相合。但现代社会却以分工为特征,这个社会的精英分散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范畴下的各个专门的部门。在某种程度上,书法自身成为现代社会分工的一部分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也是它重新在社会中为自身争得一席之地的必经途径。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某一批人进入高校系统,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从事书法的专业研究与实践,这样书法传统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被延续和更新,尽管这样的做法会显得与书法本身格格不入,并从内部给书法刻下一道深刻的伤痕——当下书法文化的缺失、书法的技术化、理论与实践的分裂都是它的表征。可以想见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书法将要始终面对着这个难题。

那么,书法如果不进入高校的学科建制之中,是否就会更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不进入专业高等教育,书法便会成为一个民粹化的领域,任其自生自灭,无疑会将书法推向绝境。因此,尽管目前书法的学科建设远非完善,其学科生态和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但就目前来说,它仍然已经是书法能够做到的最好的样子。

因为存在着某种深刻的困难,所以追索书法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振兴的道路,对于所有从事书法这项事业的人来说,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考验。他首先需要对书法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理解发生在书法身上的现代变革始终是必要的。为了在一个新的时代再次进入书法,人们将需要从书法中区分出哪些是变化的因素哪些是不变的因素。譬如书法应当是诗意的、富于感性的,这是某种不变的内核;譬如虽然从事书法的主体应当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但在现代社会,这种文化修养的内涵显然已经发生了变化。

此外,也不应低估书法在高等院校的学科建制的力量。因为进入高等教育的缘故,可以说,书法从未以这样的形式集聚了如此多的力量,对书法进行“主题性”的研究和实践。这种“主题性”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带来了系统性的、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虽然,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艺与书法格格不入,并且它内在地包含了一种技术化的倾向。既然这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弊端,那么我们就应当尽最大能力尝试着去克服它。而且,从一个更宏大的范围来看,每个时代都会有超然杰出者,他们会越过学科的界限,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引向更广大的境地。

就目前情况而言,可以说书法也只有通过进入高等教育,才能为自身赢得发展的空间,才能在社会中为自己挣得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 闫敏歆

制作  | 冯雅颖



——来源|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