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泰兴县文物保管委员会轶事

时间:2022-08-25 20:22:31 编辑:茂公
分享至

文/陈仲明


泰兴何泰一老乡发来上世纪泰兴县文物保管委员会的有关资料——

自古以来,泰兴人杰地灵,士人学子秉礼读书,文风炽盛,故而文物众多,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在以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其只在民间流传,或经由古旧书店、字画古玩店等买卖交易,从未有官方的专门机构收藏和管理,多有流失和损毁。


3-220R5210QI96.jpeg

3-220R5210S11B.jpeg

▲图片选自《泰兴一览》

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保护历史文物,弘扬中华文化,泰兴县副县长兼政协副主席卞庆年参与决策并亲自挂帅,调集和聘请国画家何德身、书法家茅懋斋、文物鉴赏家李兴甫、裱画师孙希贤等,组建了泰兴县文物保管委员会(何德身主持日常工作),下设文物商店(位于今鼓楼北路西侧、襟江巷北侧两条道路的交叉处),以政府出资收购等方式,向本地及邻近地区民间征集文物。


3-220R5210ZcI.jpeg

3-220R52109255T.jpeg

▲图片选自《泰兴一览》

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委员会全体成员积极工作,前清翰林金轼、中国画大师程璋、书法家杨静山、律师葛醒楼等收藏家,或其亲属挚友以及众多收藏者纷纷献出珍藏多年的书画、古籍、碑帖、古玩等,至1966年“文革”初起时的近六年间,征得大师、名家、丹青高手(《中国美术辞典》《中国画家辞典》《中国书法家词典》等典籍多有其传记)的大量书画作品及其他文物,蔚为大观,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予以保护、修复和收藏。“文革”灾难愈甚,为免遭浩劫,委员会按上级指示停止对外办公,连续多天,夜以继日地将所有文物一件不落地打包装箱,悄然转移至相对安全之所泰兴县文化馆封存。遂文物保管委员会撤销,其成员回归原工作单位,惜当年工作人员现多已作古。


3-220R521133J04.jpeg

3-220R5210950a0.jpeg

▲图片选自《泰兴一览》

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2012年,泰兴市博物馆建立,将尚存的明、清以来四百余件书画作品及若干其他文物从文化馆悉数移入,成为其主要藏品,不定期对公众开放,展示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工作业已后继有人,原文物保管委员会先辈,当含笑九泉!

以上资料所及:文物保管委员会的几位先生何德身、茅懋斋、孙希贤三位都住在我家附近。


3-220R5211052233.jpeg

3-220R521110Q01.jpeg

▲图片选自《泰兴一览》

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何德身先生住在我家苏利巷的西头,在南草巷和苏利巷接头处,他家西边就是三块石头桥的小河。

裱画师孙希贤先生住在我家斜对面。他家和我家一样,店与家连体,前面是他家的裱画店,后面是家。1949年以后,书画渐衰,裱画店的生意萧条,后来也就关门歇业了。

文物商店关闭以后,茅懋斋先生在距离我家南面不远的仁源生药店就业。


3-220R5211126443.jpeg

3-220R5211143562.jpeg

▲图片选自《泰兴一览》

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何德身先生(1908.9—1972.1),江苏泰兴人。程璋关门弟子,而以“程门立雪”之典取号雪门。从师十余年,全面承传,深得精髓,山水走兽花鸟鱼虫皆工。上世纪三十年代成名于沪,后任泰兴艺术专科学校教师、文化馆员、文物保管委员会理事等职。毕生从事国画创作与研究,作品颇丰,蜚声远近,广受赞誉。

茅懋斋先生,我在多篇文章和公众号曾经对其有所介绍。他是1949年以后泰兴书法的第一笔,上世纪五十年代,泰兴文庙南北侧的横匾《成仁取义》《气壮山河》都是茅先生所书。

何泰一先生提供的资料,验证了我少年时的记忆,那个文物商店我曾经多次进去玩过。该文物商店自六十年代初至1966年结束,我记忆中店内挂着高馨山县长署款的公示应该是无误的。


3-220R5211201505.jpeg

3-220R521121Ja.jpeg

▲图片选自《泰兴一览》

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END】

3-220R5211421529.png

陈仲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青少时做过板车夫、农夫、纤夫和石匠之夫,在大学校园待过音乐、美术、中文三个系科,《朝鲜书法史》连载于《书法报》,参编合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外文化词典》,论文获第三届全国书学会二等奖。

为几十处重点风景名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题书,或匾额或长联或镌石,意在求索深沉凝重、浩阔高远书法境界。


3-220R5211501460.jpg

《泰兴一览》

泰兴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南京出版社/1989-04


3-220R521143N08.jpg

随笔和书法/陈仲明书



——来源: 陈仲明随笔和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