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根泽
编者按:秦士蔚(1922-1999),江苏淮安人,江苏省文史馆名誉馆员,终生致力于甲骨文书法篆刻研究和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首届全国篆刻艺术展作品集等;其考源辨流,还曾释读甲骨文字百余,素有"活字典"美誉,为我国当代甲骨文书法篆刻艺术代表人物之一。
今年正值先生诞辰100周年,本网特邀庞根泽先生撰文,以飨读者。
我与秦士蔚先生结识于1986年11月南京市财贸职工书画展,当时他与陈慎之、高山、王鹏等作为特邀或评委在秦淮区文化馆与参展作者交流书艺。1988年我进入南京印社业余书法篆刻学校,开始在篆刻班学习,结业后转入篆隶班,秦老任班主任并教篆书。先生个子不高,鹤发童颜,慈眉善目,言语不多,即便是上大课也是如此。教学严格认真,待人和蔼可亲。篆书他要求以《吴大澂篆书四种》为范本,说学吴大澂篆书平正易学,上可通商周金文,下可达秦汉小篆。并要求画格子原大临写,对帖要多写、多练、多想,影响颇深。
★秦士蔚先生(1922-1999)
秦士蔚(1922-1999)江苏淮安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甲骨文书法篆刻家。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印社理事、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顾问、南京书法家协会顾问等职。素有“秦甲骨”“活字典”的美称。其甲骨文书法以古为徒,高标独立,自成高格;卜文印章刀法爽利,浑朴奇崛,气宇雄浑。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三届书法篆刻展,首届全国篆刻艺术展,中日篆刻交流展等;参加中国书展赴比利时、法国展出。书法作品被中央文史馆、辽宁博物馆、淮安周总理故居等收藏。晚年参与南京印社创建及在南京印社业余书法篆刻学校任教,门生弟子众多,苏金海即是他的入室高弟。1992年被南京市政府授予“首届文学艺术奖”金奖。1997年9月,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举办了“秦士蔚书法篆刻艺术展”,並主持召开了“秦士蔚先生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他的人品、艺品均给予高度的评价。
★1989年5月沙曼翁先生应邀来南京印社业余书法篆刻学校举办讲座后与部分老师合影,前排左起:秦士蔚、陈大羽、沙曼翁、何兆钧,后排左起:徐利明、马士达、苏金海
秦士蔚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曾祖父秦焕,字文伯,咸丰十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秦焕作为一名正统的儒家士大夫,其经国济世的理想,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关注现实的入世精神;其立足本职、悯民为民的思想和行动都是令人称道的。祖父秦少文为淮安城内著名的大财主之一,父亲秦寄尘幼习诗书,秉性正直醇厚,聪明好学。考取秀才后,入国子监,赴朝考人选优贡,任七品京官。秦寄尘善书法,尤精蝇头小楷,著有《寄庐诗稿》三卷。秦家与刘梦然(刘鹗之兄)、何益三(罗振玉之姐夫)、以及路山夫、邱于蕃、蒋伯斧等名门均有交往,这些对少年秦士蔚有极大影响,在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氛围熏陶下,他自幼就对诸子百家、训诂名扬、金石文字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其父为其拜请当时精古文、擅书法的包百龄先生为他当私垫老师(也是他治印的启蒙老师)。这一切,都奠定了秦士蔚先生厚宣的古文化(字)的功底。他中学毕业后来南京定居,抗战胜利后为金城银行职员(时在建康路口),后因家庭出身贬为蔬菜公司会计。长期居住在南京市鼓楼区上海路156号。
★秦士蔚在"开天辟地"景点留影
早在少年时期,秦士蔚先生见其乡贤所藏龟甲兽骨,爱不释手,对龟甲兽骨上的契刻文字,从起初的好奇、惊叹转而学习、研究,直至借鉴、变法,达到融会贯通。他经常翻阅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几乎无处不圈点注释,仅《说文解字》一书,秦老就“啃”坏了四本。《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卜辞》《甲骨文编》《殷墟书契箐华》《全文诂林》等许多工具书常置案头,凡疑问之处,均经过仔细的校勘考订。所藏之书,无处不有他校勘考订的笔迹,花了两年的时间,将《甲骨文编》和《金文编》两部大字典的每个字之页码,均汇注到《说文解字》上面。在半个多世纪里,运用“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方法,进行反复考证、反复比较、反复核对,考释出140多个甲骨文单字,留下了大量详细研究成果的卡片、笔记等珍贵资料。有的记在卡片上,有的直接写在《甲骨文合集》等资料空白处。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凝结了这位苦行学者的滴滴心血。按理说,考释出100多个甲骨文,秦士蔚完全可以成为一代甲骨学宗师,但直到1999年故世,他的研究成果还只是停留在笔记和卡片上,没有系统整理出来。提起个中原因,秦先生女婿桂合理遗憾地说:这是先生安贫乐道,不求闻达的性格使然,更有缺乏资金的经济原因。先生性格内向,不慕浮荣,从没想过用研究成果换取名誉和财富。但当意识到研究成果应该公之于众时,又受到了健康状况的制约。1990年,岳父打算整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和专著。这个工程很浩大,因为甲骨学界都知道,考释一个字的过程都可写成一长篇论文或一本专著,何况他考释了100多字。但不久,因中风原因,身体状况恶化,整理工作中断,这成了他至死都没有实现的一大遗憾。据秦老的学生苏金海先生说,先生虽没有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但在创作甲骨文作品时,却运用了自己的成果。
★秦士蔚在寓所书法创作留影
秦士蔚先生的甲骨文印创作始于60年代初期,那时他被所在单位安排在某农场劳动锻炼,由于工余时间别无它事可做,便钻研起往年遗趣——甲骨文。从仅有的《殷墟书契菁华》(罗振玉编)、《福氏所藏甲骨文字》(商承祚编)等少数几册甲骨文图录入手,一边对照范本,一边精心钩摹,直至甲骨文字形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方法烂熟于胸,然后再下笔挥写,继而又将甲骨文字引入自已的印章创作,他的印挺峻光妍,个性鲜明。主张平险结合,多姿多趣,极具“甲骨味”。苏金海先生说:在秦老之前,虽然已有杨仲子、董作宾、易大庵、简琴斋、魏乐唐、王雪民等篆刻名家进行过甲骨文入印的探索创作,无论从作品的数量还是作品的质量来说,都无法与古玺、汉印、圆朱文一类的印章创作相提并论。秦士蔚先生就是在甲骨文资料极其匮乏,印坛异常冷落,甲骨文印章创作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开始了甲骨文书法、篆刻的研究和创作。
★秦士蔚在寓所书法创作留影
秦老的甲骨文篆刻得益于他扎实的古玺汉印的功底,他自言印比字好。特别是在多字印的创作中能将全印调度得巧妙妥帖,生动多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他必以甲骨文作印章边款,少则数字,多则数十字、上百字,鸿篇巨制,洋洋大观。
★秦士蔚篆刻作品
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已有120多年了,在圈内甲骨文作品的创作往往会被甲骨文学者感觉走调而否认;而拘于摹写化的作品,又会被书法家、篆刻家所不屑。象秦老这样集创作和"活字典"于一身的书法篆刻家,自然就显现其学术性、艺术性的双重优势了。在秦老之前,甲骨文书法作品似乎一直是以清瘦尖削、冷峻拘谨的摹写化或小篆化的形象出现的。其实,殷商文字除了刻契,还有毛笔书写的文字。秦老大概是从这些被人忽略的地方发现了新机,他敢于"与世相违",大胆借鉴,不甘于某家某法,一生勤于探索,涉猎广泛,又能集中优势,另辟蹊径,独创卧式用笔,以草书笔意写甲骨文书法,注重笔势关系,强调点画的质感形态。并以抒情化和个性化的提炼,使他的甲骨文书法创作增强了笔墨情趣,有一种逸笔草草的美。这对后来的甲骨文书法创作具有开山之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秦士蔚书法作品
甲骨文创作有他的局限性,这和甲骨文字的深奥难辨和甲骨文原字数量有限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创作中就需要有过硬的古文字学功底。甲骨文创作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字形结构多为不规则的斜线和几何图形,在较为方整规则的字幅和印面里较难布局。秦老在甲骨文书法创作中最常见的布局是以甲骨文为主体加上他特有的章草释文落款。他的章草既有索靖、宋克遗绪,又能妙契篆隶用笔,奇姿跌宕,风格独具,与他的甲骨文浑然一体。
★秦士蔚书法作品
“十年浩劫”他虽深受其害,但仍然游刀走笔,考源辨流。日子过得清苦,但有时还能听到他哼上两句京剧。秦老常用一方“无闻”引首章,据他说是在“文革”期间读诸葛亮《出师表》“苟且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得此佳句,他家中挂着自撰自书对联“安可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为辅助研究工作,1982年将补发的一笔八千多元工资,悉数购买了渴望已久的全套《甲骨文合集》,装了一三轮车回家,四邻皆破门而出,极为惊讶,可见其对艺术的挚爱和投入。
★1989年秦士蔚先生在南钢集团董事长杨思明的陪同下观看展览
秦老布衣一生,为人纯挚正直,洁身自好,不慕浮荣。更让人敬佩的是,他能于声名鹊起之后,仍然淡泊之志。苏金海先生曾在秦老家中见过一册20开本的自制印谱,那是1988年应南京某大学出版社之约,亲自选定的100余方得意之作,书名《秦士蔚印集》由萧娴老人题写,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印刷出版。晚年因患脑梗塞失语,好友来看他,还拿出印稿脸急得通红,咿咿呀呀的比划着,象是在说自己热衷此道,憾于囊中羞涩等而不能出版,遗憾终生。
★《秦士蔚契石》
★萧娴题签 沙孟海题词
2002年由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牵头编辑的《秦士蔚书法篆刻作品集》得以影印问世。2020年4月《甲骨存真金石留痕--秦士蔚甲骨文篆刻书法作品集》由美国文化桥出版社、看东方艺术文化中心中英文精印出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女士题写书名。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顾问、北美华人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庞辉先生担任主编并撰写序言。
★《甲骨存真 金石留痕--秦士蔚甲骨文篆刻书法作品集》
秦老一向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对待门生、后学满腔热忱,循循善诱,毫无师长架子,或赠资料,或借典籍,诲人不倦,深得学子爱戴。他的学生如苏金海、宋谦、蓝青、庞辉等成就卓著,并且,通过他们在当今书坛的影响,又带动影响了一批年轻的甲骨文学者。特别是1995年在老一辈甲骨文研究者的推动下,江苏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甲骨文研究创作团体“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秦老担任顾问,可以说江苏在全国甲骨文研究创作上颇为秀出。
★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大门
一谈及甲骨文书法篆刻,很多同道都会提起秦士蔚先生,可见其影响之大。秦士蔚先生是为数不多的研究甲骨文创作并取得明显成果的老一辈学者型艺术家。经过他长期艰苦的探索,守法而不守旧,鉴古而后开今,使甲骨文创作一改摹写化而走向了笔情墨趣的表现,并且有了自己明显的风格。这是他数十年把汗水、智慧和理想都融进去的探索,从而重塑和再造了甲骨文创作的崭新模式和途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今天仍然需要有一大批象秦老那样有胆识的同道,去继承和发展,从而创造出具有新的时代面貌的甲骨文作品,使古老的甲骨文在当今盛世重现辉煌。
★《秦士蔚作品集》序
★苏金海文 宋谦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致信祝贺时强调:“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甲骨文创作的潜能还很深远,甲骨文创作的未来,定能与其他书体一样异彩纷呈,前程光明。
今年正值秦士蔚先生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表达深切怀念和敬意。
★笔者收藏的1986年南京市财贸系统书画展览请柬和南京业余书法篆刻学校成绩报告单
参考书目:
①《金海印谭》 苏金海著
②《甲骨存真 金石留痕》秦士蔚甲骨文篆刻书法作品集序 庞辉主编
③ 《江苏篆刻史》 孙洵著
④“甲骨大师考释百余甲骨文,缺资金成果即将作废”2004年09月09日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⑤ 2009年南京印社《印说》杂志
⑥《秦焕诗词书法选》黄征编辑
⑦《中国书法篆刻名家与金陵鼓楼》季伏昆主编
——作者系长三角美术家网编委、编辑部主任,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甲骨存真 金石留痕》
秦士蔚甲骨文篆刻书法作品集部分作品
编辑:亦一
主编: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