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苏金海
苏金海,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至七届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库成员、岭南印社导师、南京印社及南京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著有《苏金海印集》《苏金海刻心经》《金海印谭》《苏金海·书法篆刻》等。1983年获《书法》举办的全国首届篆刻征稿评比一等奖。2021年在金陵美术馆举办“苏金海书法篆刻展”。
☉
弁言
庞根泽
在艺术的广袤星空中,苏金海先生的近作犹如璀璨的新星闪耀登场,二十余枚作品恰似二十余颗艺术的结晶,迎接着乙巳新春的到来,同时也为篆刻艺术的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
先生的创作领域涉猎广泛,秦印汉印宛如他艺术之旅的基石。那是印章艺术的精髓所在,犹如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艺术瑰宝。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实用之物,在小小的印章之上,凝聚着古人深邃的文化内涵与超高的艺术价值。每一个篆字的结构、每一道线条的刻画,都像是古人用刀笔书写在历史篇章中的密码,等待着后人去解读和传承。苏先生深入其中,汲取着秦汉印章的古朴韵味,仿佛在与古人对话,将千百年前的艺术气息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秦汉铜器铭文、砖瓦文字则像是打开古代社会生活画卷的一把把钥匙。这些铭文和文字记录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风貌与审美情趣。从铜器上庄重的铭刻到砖瓦间质朴的印记,它们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用途下的文字表现形式。先生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艺术精髓,将其纳入自己的创作视野。碑额的艺术则以其独特的装饰性与艺术性吸引着苏先生。碑额作为碑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在整篇碑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的文字布局、字体造型以及装饰图案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语言。苏先生借鉴碑额艺术,为自己的篆刻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视觉层次和文化底蕴。
苏先生的作品最令人钦佩之处在于,他既承古韵,又融今风。在他的刀下,古老的艺术元素与现代的创新思维完美结合。创新元素的融入并非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一种发展和升华。他的篆刻艺术在这种融合中日新月异,每一件作品都独具魅力与生命力,就像一棵不断生长的艺术之树,枝繁叶茂,每一片叶子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芬芳。
年逾七旬的苏先生,“刀耕不辍”“创作常新”。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了艺术创作本身的意义,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与哲学的体现。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人容易被岁月和习惯所束缚,而苏先生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限制,创新没有止境。对于后辈艺术家与学者来说,苏先生的作品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而他的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他的启迪下,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勇气和方向,不断探索前行,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艺术篇章。
☉
作
品
欣
赏
乙巳大吉利(3cmx3cm)
大富昌(4.9cmx2,5cm)
大业中兴(3cmx3cm)
观自在(3.3cmx3cm)
茉莉花开(3cmx3cm)
广然(2.9cmx2.9cm)
匠心之作(3.2cmx3cm)
金石之约(2.8cmx2.7cm)
江苏省大众书画院(5cmx5cm)
扬人之美(3cmx3cm)
李金华印(3cmx3cm)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5.1cmx5.1cm)
高轩过宁(3cmx3cm)
一鹤堂(2.8cmx2.8cm)
黎旭印(3cmx3cm)
柱笏看山(4cmx4cm)
李公山(2cmx2cm)
尚在人间刻石头(6cmx5.1cm)
去巧(2cmx1cm)
智取威虎山(3.1cmx3cm)
铸印(2.8cmx2.6cm)
物去不留(3cmx3cm)
戒之在得(3.1cmx3cm)
夏馨(2.5cmx2.5cm)
图片编辑:吴卫东
2025艺术嘉年华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