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东多字印篆刻选
一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旧寿山石,尺寸42mm×70mm,2019年四月刻。那时得一些大尺寸的回流旧石料,也因在断续分刻《心经》,就尝试多字元朱文和穿插布局的刻法,这也是得益于收集日本近代印人中村兰台先生一些类似作品,也是这一方式创作的最早尝试。
二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寿山石旧料,尺寸42mm×95mm,刻于2020年2月疫情期间。这是疫情初期最让我感动的话,刻了好多遍,那时关在工作室,没日没夜的,不是刻印就是睡觉,然后思考人生。接连工作的挫败,生活的窘迫,以及各方面的不如意,真的是一筹莫展,也就是刻刻印,聊以慰藉。
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寿山旧石,尺寸48mm×72mm,2020年2月刻。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被动的,惯性思维让人很难调头,尤其是在转折点上。所以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只能刻些这样的话自我宽慰。刻随形的多字印也是如此,哪里能有就这么合适和舒服的印面外形,又哪能就这么巧妙的排上文字,所以大多随形多字印我是设计的外形,再根据文字和外形来回的调整印稿。我们不容易有妙趣天成,但创作尽量要美。
四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寿山杜林石,尺寸40mm×122mm,2020年3月刻。多字印创作是个不停的自我否定和修正的过程,很难面面兼顾,也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不停的修改印稿,起初是用复描法,就是不断的描前稿而修改要修的地方,但每次描摹可能会把已经满意的部分描走样,后来就尝试用铅笔,不断的擦除调整,成稿后扫描借助电脑再调,最后激光打印墨稿转移上石,这是我一点小小的心得。
五 “八楼南书房藏书”
寿山芙蓉石,尺寸18mm×24mm,2021年9月刻。能受人委托治印,是一件喜悦和荣耀的事,尤其任务还有点挑战。跟泽君的书斋启用,名“八楼南书房”,这斋名似简却极透文人气,我都仿佛坐在了明亮而温暖的阳光里自在的抚古品茗读书了。藏书印是一定要清爽而细致的,也想到两个“书”字可借,就构了个椭圆印面,“书”字中竖也小做“忸怩”,并被藏书之“书”顺借,或为巧乎?
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寿山旧石,尺寸35mm×35mm,2021年9月刻。印稿画在2020年的中秋前,后又多次修改,终未刻。2021年中秋节又再修再改,就要上石的时候看到赵之谦的元朱文“如愿”一印,又毅然从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七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寿山红花坑石,尺寸47mm×104mm,2021年2月刻。辛丑春节与父母回无锡,住民宿,闲来无事就画画印稿,没有拷贝纸,就借用餐巾纸,反复描摹修改,回宁后即刻,这是较满意的一方。
八“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情忘”
寿山旧石,尺寸45mm×45mm。
九“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寿山旧石,尺寸32mm×73mm。2021年10月刻。终于有了一对的多字印(八/九),多字细元朱实践了很多了,白文多字印这应该是第一次,不是不刻,是很难。也许是细元朱的特点可以这样表现,而白文不适合。当然这方也算是尝试了,或许牵强,或许还有更好的可能吧。总之应该多些努力和探索。
十“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
寿山石,尺寸32mm×60mm,2022年1月刻。虎年的春节早,也没有回锡,就在南京陪父母了。这春节是愈来愈清淡,加之疫情,感觉就是平常的日子。这方印是送灶的那天刻的,迎灶的那天发的朋友圈,想这灶王爷也挺辛苦,上天言好事的时候没人挂记,回来的时候倒是热闹,家家要抢,我也疑惑的灶王爷怎么分身啊,每家都能迎上一个?
十一 “云在青天水在瓶”
青田石旧料,尺寸44mm×44mm,2022年2月刻。自染上“抖音”,一刷就是好半天,也不知是真的有趣,还是真的无聊。不过也偶有收获,碎片化时代,至少所触所及的,也是个“药引子”。碰到感兴趣的,会再深入的了解一下,若觉得可以“铭记”的,不妨一刻。“云在青天水在瓶”是关于问道的,意思是“道”就如云在天上,水在瓶里,“道在它该在的地方,关我屁事”,这是吾悟。
十二 “庐山烟雨浙江潮”
青田石,尺寸32mm×42mm,2022年2月刻。“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说了两遍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前后意思据说是不同的,可有多少人能如斯如悟呢。人生所历总是重复的,又总是新的,孜孜以求的是感受,放不下的是执念。
十三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青田石,尺寸52mm×52mm,2022年2月刻。阅尽繁华应是空。复看此印,又突觉繁缛。且求行云流水吧,只当它终究流光浮荧。
十四 “秦云炅河”
寿山高山朱砂旧石,尺寸37mm×42mm,2022年4月刻。实践了不少多字元朱文印,反觉得愈来愈没有具体所得,而是趋于一种感受;印面所呈现的也只是(路数的)对或不对。这方朱白相间印,是在桌上找的一方几乎被弃的烂石头直接手写上石刻就的,大部分的感觉也是边刻边得,初钤就是成稿。“汉书下酒,秦云炅河”是吴昌硕的一副对联,“大秦国的河映照着大秦国的云”,刻此印的时候正值吴老曾待的“沪上”封的如火如荼。
十五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寿山石,尺寸45mm×63mm,2022年3月刻。应甲骨印社举办的“咏春”网络展征稿,创作此印。
十六 “如今憔悴”
寿山旧石,尺寸40mm×40mm,2022年4月刻。实践的多字印,都有笔画的穿插和借用,虽有巧思,但终究“小技”,所以印面最后要能呈现的,是综合的美感和自有的气质,创作,也是尽力的达到这样的目标。“如今憔悴”是白文印,文字做了穿插借位,用汉玉印笔意也是想有秀隽之感,而修琢时不慎把裂石彻底爆开,粘合后钤盖形成的裂纹,到添意趣。
十七 “年华似水流”
青田石,尺寸33mm×37mm,2022年4月刻。“对于过往,来不及记,又想不起来”。总之是老了,好在还有这么个爱好,有些可以铭刻的东西。“逝者如斯夫”的,“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其实也无甚,流就流吧,年岁这东西,是实实在在有过的,才华吗,其实不重要。
2022年6月10日择印十七作,刻印琐记杂感其后,时于盋山雅簃。
《印学联盟》为长三角美术家网近期开设的主题专栏,专栏由“印学杂谈”、“篆刻欣赏”、“创作点评”、三个子栏目组成,旨在通过大家的参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篆刻艺术,为推进挖掘篆刻艺术的发展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印人简介:吴卫东,1968年生,南京人。毕业于江南大学,从职实用设计领域,业余喜印好刻。篆刻师从苏金海,承道亦学为人,受益丰。刻印孜孜以求基严谨而达宽博,入古出今。作为设计工作者,也一直努力于能多元化的看待印艺和创作篆刻。
编辑:卫民
主编:根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