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钟
近日,《日常书写——陈远诗与书品评沙龙》由长三角美术家网、北斗诗苑成功举办。沙龙分两场进行,分别由历史学家范泓、独立制片人苏南主持,邀请了南京著名学者教授、诗人作家及书画艺术家到场,对陈远的新著《我读<论语>》及其书法作品与诗作发表意见。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教授景凯旋欣然为签名册题签。
本次沙龙,是以陈远的最新著作《我读<论语>》以及陈远手书自作诗札为主题展开。
首先是陈远向到场的嘉宾介绍自己学书学诗以及写作《我读<论语>》的过程,然后是嘉宾自由发言与讨论。
▲《日常书写——陈远诗与书品评沙龙》现场。苏南摄影
兹摘取部分嘉宾发言,以飨读者。
文化学者、南京大学教授景凯旋:
陈远研习《论语》积年,博览群注,而能自出机杼,时有新见。其书法以我手写我心,率性而为,深得书法本真之道,良可观也。
沙龙现场,景凯旋先生还特别强调,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许多著作都是以语录体和对话体呈现的,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
文史学者、南京晓庄学院教授邵建:
朋友陈远携新书《我读<论语>》由京来宁,送我一本。
照例先读序。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我有些好奇。序中有三条:
“一、破译两千多年政治的密码。”这是书写者的野心,我无权置评。
“二、寻找中国人曾经的精神家园。”好!但,为什么是“曾经”。至少它就是我现在的精神家园。
“三、发现根植于传统的现代性。”更好!自中国五四以来,传统与现代被当时穿长衫的文人割裂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一百多年过去,局面似乎无改。
其实,五四那种割断传统的“激进主义现代性”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延续至今,当陈远试图从论语中发现根植于传统的现代性,这种努力在我看来体现的是一种“保守主义现代性”。这原本是20世纪初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等先贤的工作,被五四和五四后的历史中断已久。《我读<论语>》乃是在21世纪的今天赓续被历史打断的传统,另一种传统。
因此,这本书值得期待。
沙龙期间,邵建先生还就传统与创新问题与陈远先生展开了激烈的探讨。陈远先生坚持要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保持创新并形成自我,邵建先生则认为传统已然完备,何必强求自我。见仁见智,可以留给更多朋友评论。
环艺规划设计师、清华美院教授李歌今(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长孙,吴良镛弟子):
应邀有幸参加了陈远先生的新书发布专题论坛活动,令我吃惊的是,陈先生虽年纪不大,但研究的课题多为较严肃的史学专题类以及诗词和他的书法作品。隔行如隔山,文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棒锤一窍不通。当然,有这样一个学习良机还是不虚此行的。席间与之交流我对他的认知和评价有以下三个方面;大胆、刻苦、坚持。
大胆是指作为一个年轻的学者涉足于较为严肃的史学专题“论语”、“校史”类等,着实需要有定量的胆识和魄力。因为前人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并著书立学,甚至已成为这一专题的范本。
但在此基础之上还能有新的自我见地、实据定论,只评一己之胆略是远远不够的。
陈先生能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与成就,这和他严谨、刻苦研究的学风是分不开的!据本人介绍就论语这一专题他深耕研读了多种版本的史料书藉,为其建立自己的学述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陈先生自幼就酷爱书法,应该说这也为他日后人生发展轨迹划出了一条完美路线图。从他的书法作品来细细品味,不难看出他对历史文脉发展进程中的孜孜追求,且坚持成就了陈先生在文史研究、文学和书法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及艺术品味。
▲左起:徐战前、范泓、景凯旋、陈远、邓伍文、罗建、路东、邵建、赵刚。苏南摄影
诗人、文艺评论家、《不俗即仙骨——林散之评传》作者路东:
字如其人,这个说法,关乎书写者立身处世的个人风气,也关乎书写者具有怎样的人文精神。而书法文本之书写,对陈远来说,乃生命诗性之溢出。
与当代众多书法家有鲜明的差异,陈远的书法,取法于摩崖石刻,深入篆隶,人文渊源较深。从他的书法文本看,他擅中锋行笔,书写时线条遒劲,他的书风沉稳,凝重,且略显下沉落定之象。
陈远不仅是一位诗人,诗性充沛,而且是一位颇具个人见识的学者,这为他书法文本的书写提供了丰沛的滋养力。陈远的书法内蕴古意,气息中和,这与他对中国传统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的长期沉潜微妙相关。
综上所言,我们将陈远的书法谓之为学者型书法或学者倾向的书法,大致合宜。
诗人、新华社资深编辑徐战前:
有一次,我在一场诗歌研讨会上发言,说写诗主要靠天分,一位老先生纠正我说:八分天分,其他才是努力以及各种因素。陈远兄写诗的时间并不长,甚至在刚开始写的时候,还有一些生硬的地方,但他的进步很快,这就是天分,因为有天分,陈远兄的诗,一出手就自具高格。
油画家、书画家、江苏省新闻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顾颖:
进门就看到一个书法展,沒想到是位78年生的青年詩人学者陈远先生写的。细细品味,其擅于笔墨,心手相印,篆隶行草样样通,云烟满纸,生机盎然,看得出非一日之功,尤其是自作詩札特別精彩!这得益于他的文化底藴。有人建议他不要写书法,把精力放在写作上。我不这么觉得,古往今來,哪位大文豪不是书法家?南京的散之老诗书画都高,一脈相通。希望他坚持写,持之以恒,承古开今,创新发展,定成大器!
诗人、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南京市作协副主席邓海南:
先给陈远定个性:陈远不是书法家。陈远和现在的书法家群体,用句南京话说,就是:不擦!如果说,书法家协会是革命组织,陈远就是一个反动派;如果说,书法家协会是一个利益维持会,陈远就是一个革命者。
陈远这次来宁交流不仅带来了他的数十件条幅诗札,还带来了洋洋四十万言的大著《我读<论语>》,这说明陈远是写书写字两不误,写诗写字双丰收!最后,我用远远远远不如陈远的毛笔字写一首七言诗赠他:
“甩开键盘执毛笔,新闻人写旧体诗;怀揣论心读论语,陈夫子说孔夫子!”
链接全文:
▲《日常书写——陈远诗与书品评沙龙》现场。苏南摄影
诗人、书法家、南京市作协副主席方政:
陈远的一组诗,多为绝句,也有几首律诗和古风。历史学者的诗,多为怀古,然也有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感事抒怀;也有徜徉山水,欢聚友朋,寄托衷情。诗皆可读,语言质朴,含蓄而不晦涩,明朗而不直白。
篆刻家、长三角美术家网艺术总监庞跟泽:
观陈远兄作品,第一感受就是松弛,还有就是气息流畅,这种状态是缘于他书写的都是自己的诗词,而不是抄写他人的诗句。
第二、作品中隐约可见传统书法身影,如汉隶、帛书、秦诏版及索靖章草等,但不“深陷其中”束缚自己。
第三、在乎用笔的自由,不刻意,不造作,不拘于小节,于自然中见率性。仿佛置身于山外,俯身观看,自在神畅。特别是他喜用长锋笔,使作品笔画线条质感立体饱满,赋有韵律。
小说家、纪实文学作家修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论绘画,书法,篆刻,小说,散文,应包含诗意为体统,唯有诗意方能打动人心,唯有哲思方能经住时间的洗礼。今日来学篆刻,遇见作家、诗人、画家济济一堂,不甚感慨。观赏陈远作品可以感到其书写的诗性,而饱含诗意的作品能拨动人类心灵的琴弦。置身于此,听大家讨论《我读<论语>》,内心安宁、祥和。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独立制片人、资深记者苏南:
从陈远的诗札可以看出他习书的轨迹,虽然说“日常书写”,但也是砚田深耕之后的留痕。看得出他汲取诸帖养分多有心得,碑学帖学,转益多师,钟鼎砖文,攫取所长。所书线条沉稳,结体奇崛,或庙堂之气,或山林之风,在他体验王蘧常之后,竟然成就了又一番景象。再者学养加持,凸显了自己不同寻常的书风,这是较为奇妙且值得称道的。文人气格,该当如此。
▲左起前排:范泓、邓海南、陈远、修白、方政、李歌今、汪澈,后排:董宁文、雷默、顾颖、庞跟泽、葛牧、晓钟。苏南摄影
据悉,在沙龙举办之前,陈远此次展览的书法作品便已被部分藏家订购,展览期间仍有藏家陆续从上海赶来,至沙龙结束,展览作品已所剩无几。
当被问及此次沙龙的感受,陈远表示:都是因为范泓和苏南做主组织,朋友帮衬。还说: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天分一般的人,能一路走到现在,一半是朋友们帮忙,一半是自己努力。我要做的,就是保持努力的状态,不让朋友们失望。
——刊载 | 长三角美术家网 北斗诗苑